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4月28日讯(记者 施剑松)“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会今天在金隅兴发科技园举行。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说,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的核心任务。北京打造高校与怀柔科学城融合发展的新样板,要把握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人才优势,激发怀柔科学城发展新动能;要深化联合科研,开创校城融合新格局,探索校城一体科研模式;要加快成果转化,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擎”,打造高端成果交易平台;要创新人才培养,锻造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新人”,创新打造实践育人大课堂,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要健全机制保障,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建立健全长效协作机制,强化过程督导形成工作闭环。
根据《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 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将启动实施科教共融、人才共育、平台共筑、智力共享、产业共生“五大行动”,以“地区出题、高校答题”“地区吹哨、部门报到”方式,集成北京市教育两委和在京高校资源,全面助力怀柔科学城高质量运行发展,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创新高地。计划到2026年底,在汇聚首都教育资源,助力怀柔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丰富“政产学研用”合作内涵,畅通青年大学生来怀知怀、来怀留怀、来怀兴怀路径。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怀柔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郭延红说,当前,怀柔科学城已进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促进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精准对接和有效配置,是进一步突破怀柔科学城的关键所在。怀柔将围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积极创新校地合作新模式,通过与高校战略合作、启动“雁栖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打造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开展百名博士后怀柔行等举措,促进怀柔科学城与在京高校资源共享、人才互动、优势互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在京高校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突破怀柔科学城的新动能,更好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作者:施剑松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