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顿涅茨克遭遇大量无人机袭击,俄乌冲突将走向何方?

科技生活快汛 · 昨天 22:05
#春日领花束#
4月5日凌晨,顿涅茨克的夜空被自杀式无人机的蜂鸣声撕裂。据顿涅茨克行政长官办公室通报,自0时50分起,顿涅茨克及邻近的马克耶夫卡遭遇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市中心至少发生五次爆炸,持续超过半小时的袭击,让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再度陷入恐慌。
此次袭击是顿涅茨克近年来遭遇的多次无人机攻击中的最新一例。早在2024年8月,该地区市场就曾遭无人机袭击,造成平民伤亡,俄乌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凶手。此后,乌克兰加大对俄无人机攻击力度,仅2024年9月的一次行动中,俄军就宣称击落158架乌方无人机,目标包括炼油厂、发电站等基础设施。而俄军则通过电子战和防空系统反制,并在顿涅茨克方向持续施压,试图巩固对乌东地区的控制。
此次袭击的战术特点与过去有所不同。乌克兰无人机部队近年来在西方技术支持下,逐步从侦察转向精准打击。2024年11月,乌军曾用无人机成功袭击俄里海分舰队基地,展示了其远程突防能力。此次针对顿涅茨克的密集攻击,可能是对俄军近期在库尔斯克、扎波罗热等地攻势的回应,试图通过打击后方制造心理威慑。


1.png



无人机袭击的“精准性”背后,是难以避免的附带伤害。2025年3月,顿涅茨克郊区一名难民向媒体控诉,乌军无人机曾无差别攻击平民,导致“地上满是残肢断臂”。尽管乌方否认蓄意针对平民,但俄方多次指责其将居民区作为打击目标,以此制造恐慌。此次袭击中,尽管具体伤亡尚未公布,但市中心爆炸的定位暗示民用设施可能受损,进一步加剧人道危机。
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谴责乌方“实施恐怖主义”,并质疑西方提供无人机技术的道德性:“北约的‘民主武器’在顿涅茨克炸碎了平民的生活”。还有人担忧无人机战争的“去人性化”趋势:“操作员在千里之外按下按钮,无需直面血肉横飞的现场,这让杀戮变得过于轻易”。
有分析指出,乌克兰的无人机战术已从“袭扰”转向“体系化打击”。通过AI驱动的目标识别和蜂群协同,乌军试图突破俄军日益严密的防空网。但俄方通过部署“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和电子干扰设备,大幅提升拦截效率。据俄国防部数据,2025年3月单周内曾击落乌军千余架无人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孙壮志分析,乌方此举旨在通过扩大攻击范围,迫使俄军分散兵力,缓解前线压力。然而,这种“恐吓战”可能适得其反——俄军或采取更猛烈报复,如2024年9月对基辅基础设施的导弹打击。此外,无人机消耗战对乌方亦是沉重负担:一架自杀式无人机成本约5万美元,但乌方的持续产能与西方援助能否跟上仍是未知数。


2.jpeg



这场袭击揭示了现代战争的两个悖论:无人机提升了打击精度,却也降低了开战门槛。操作员无需直面死亡,决策链的缩短可能加剧冲突升级风险;乌克兰虽能通过无人机袭扰展现反击能力,但难以扭转整体战局。俄军仍控制顿涅茨克大部分地区,并通过持续攻势消耗乌方资源。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无人机战争正在改写地缘规则。当非国家行为体也能通过廉价无人机挑战传统军事强国,全球安全体系或将进入更动荡的时代。顿涅茨克的爆炸声终将平息,但无人机蜂群的阴影不会消散。在这场人类与技术共同主演的战争剧中,最大的输家永远是那些在瓦砾中寻找生机的平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