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美乌矿产“万亿大单”,特朗普乐翻!斯基无奈:这只是一个起点!

国际时事快递 · 2025-3-1 05:18:25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乌克兰政局近日出现重大战略转向。据权威信源披露,乌美两国已就《联合战略资源开发框架协议》达成原则性共识,这份包含 11 项条款的文件将重塑乌克兰能源矿产领域的开发格局。协议核心条款显示,乌克兰需将其境内所有自然资源收益的 50% 注入联合投资基金,美方则承诺提供军事安全保障及经济援助。
从协议文本看,美方获得的权益具有显著排他性。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双方等额代表组成,但美国拥有重大事项一票否决权。更关键的是,协议明确规定 "未经美方同意,乌方不得与第三方开展同类资源合作"。这种近乎殖民式的条款设计,引发国际社会对乌克兰主权让渡的广泛质疑。
1.jpeg

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能源资源的战略价值远超预期。据国际能源署最新评估,该国已探明可开采石油储量达 39 亿吨,天然气储量 2.2 万亿立方米,顿巴斯地区的煤炭储量占欧洲总量的 40%。在全球能源格局重构的背景下,这些资源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泽连斯基政府的决策逻辑存在多重考量。从经济层面看,乌克兰 GDP 已连续三年负增长,2024 年财政赤字率突破 9%。出让资源权益换取美国 200 亿美元紧急援助,短期内可缓解债务危机。但此举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命脉长期受制于外部势力。
地缘政治博弈的暗流更为复杂。美国通过能源绑定强化对乌克兰的控制,既能削弱俄罗斯在传统势力范围的影响力,又可构建针对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制衡链条。俄罗斯方面已通过官方媒体发出警告,称此举将 "引发地区安全格局的颠覆性变化"。
2.jpeg

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明显分化。欧盟委员会表示 "尊重乌克兰主权选择",但要求 "确保欧盟企业公平参与";中国外交部则呼吁 "各方在国际法框架下妥善处理能源资源问题"。这种立场差异折射出多极世界格局下的利益博弈。
协议执行的不确定性同样显著。美国国会对基金运作的监督机制尚未明确,特朗普政府的口头承诺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存疑。更关键的是,乌克兰国内反对声浪持续高涨,该国最大反对党已发起 "保卫资源" 签名运动,要求全民公投决定协议命运。
这场能源换安全的政治交易,本质上是乌克兰在大国博弈夹缝中的无奈选择。当国家主权与生存危机发生冲突时,如何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间找到平衡,考验着乌克兰领导层的政治智慧。而国际社会能否建立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将决定这场地缘博弈的最终走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