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国家进行了一番毫不留情的批评。
她指责欧洲国家的民主价值出现问题,价值观已经“稀碎”,甚至暗示欧洲不配享受美国的保护。这番言论让台下的欧洲领导人感到极为尴尬,现场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万斯
欧洲人纷纷表示,万斯的言论简直就是在向欧洲“宣战”。
然而,就在欧洲国家集体声讨万斯时,马斯克却转发了她的演讲,并调侃称万斯正在让欧洲变得“伟大”,建议欧洲让万斯来担任主席。这一表态,无疑让美欧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
万斯演讲后不久,美俄两国在沙特举行了一场关于俄乌冲突的会谈。
令人惊讶的是,这场会谈竟然直接绕过了乌克兰和欧洲国家。欧洲国家在这场关乎自身安全利益的会谈中,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这无疑是对欧洲的一种公然羞辱。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对此感到非常愤怒,但又无可奈何。
而乌克兰的遭遇则更加令人唏嘘。2月12日,美国与乌克兰会面时,向泽连斯基政府提出了一份极为苛刻的协议,要求乌克兰将50%的矿产交给美国,以换取美国的援助。
泽连斯基深知,一旦签署这份协议,他将成为乌克兰的民族罪人,因此只能找借口推脱。美国见乌克兰不肯就范,便转头与俄罗斯眉来眼去,甚至在临走时还特意强调,欧盟的人不要出现在谈判桌上。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开始对美国采取抵制行动。由于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欧洲在大多数多边会谈中都将美国排除在外。曾经的“跨大西洋兄弟情”,如今已变得岌岌可危。
那么,美欧之间的关系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
长期以来,美国在北约中承担了大部分的军费开支,而欧洲国家则在一定程度上“搭便车”。据统计,美国承担了北约国家三分之二的军费开支,如今美国的军费开支甚至逼近1万亿美元。
然而,特朗普却发现,欧盟加上英国是一个GDP总量高达23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体,其GDP总量是俄罗斯的十倍,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四倍,科技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
按理说,欧洲国家完全有能力在军事上自保,即便没有美国的援助,俄罗斯也难以对其构成实质性威胁。但现实却是,欧洲国家每年的军费开支不到GDP的2%,一直依赖美国的保护。
在特朗普看来,这种局面已经难以为继。他要求欧洲国家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以减轻美国的负担。同时,美国还要求欧洲购买其高价天然气,并对双方的关税问题进行重新谈判,否则将挥舞关税大棒。特朗普的这些举措,对欧洲国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如果按照特朗普的要求,将军费提高到GDP的5%,欧洲国家需要增加8750亿美元的开支,这远远超出了许多欧洲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以德国和法国为例,这将导致两国今年的预算赤字大幅膨胀,分别达到4.6%和8.9%,远超标普预测的1.7%和6%。为了减轻财政压力,欧洲国家不得不削减民众福利。
然而,欧洲民众对福利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福利削减,很可能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抗议,甚至可能导致政府更迭。因此,欧洲国家对特朗普的政策感到十分担忧和抵触。
美俄会谈后,欧洲国家迅速召开会议,商讨如何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尽管会议没有达成实质性的结果,但这无疑表明,特朗普的政策已经在美欧之间划下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痕。如果美俄继续抛开欧洲进行会谈,欧洲在外交舞台上的地位将逐渐被边缘化。
不过,欧洲国家也并非毫无选择。
近年来,中欧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
2024年,中欧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800多亿美元,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选择到中国投资。
法国空客在天津扩产,荷兰光刻机也顶着美国的压力向中国出口。
从2020年到2023年,欧盟对中国的投资金额从56.9亿美元增加到105.8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欧洲资本已经意识到,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一个“篮子”里,与中国合作,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在美国迫使欧洲企业向北美转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则抓住机会,在欧洲建厂,填补高端制造业的空缺。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对欧洲的“抛弃”,反而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欢迎欧洲国家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全球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美欧关系的演变无疑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在其中的角色也变得愈发重要。
#国际##时事热点头条说##美国##社会百态##俄乌#
<hr>文本内容源自@璐哥看透彻的视频内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