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丫鬟专业户"到"毁容式演技":赵丽颖的逆袭剧本比宫斗剧还刺激
北京电影学院排练厅的镜子前,二十三岁的赵丽颖正在和地心引力较劲。
当她把腰弯成九十度直角时,汗水精准滴落在十年前某位舞蹈系学长留下的脚印上——"这姑娘怕不是要用水渍在木地板上画清明上河图?"路过的学生不会想到,这个被嘲笑"土得掉渣"的圆脸姑娘,十七年后会在张艺谋的镜头里,用满脸煤灰和皴裂的嘴唇改写中国演技派女星的颜值标准。
《第二十条》首映礼上,当蓬头垢面的郝秀萍蜷缩在城中村隔间里,观众席传来此起彼伏的"卧槽"声。
有人偷偷百度确认:"这真是赵丽颖?不是从哪个山沟找来的素人?"为演活这个五分钟的聋哑母亲,她直接住进聋哑学校教职工宿舍,三个月下来连食堂大妈都以为新来了个勤快保洁员。
最绝的是有次她戴着助听器去菜市场砍价,硬是把五块钱一斤的土豆砍到四块五——用手语。
这种"自虐式体验法"早在横店跑龙套时期就初见端倪。
2006年盛夏,群演们都在树荫下玩"消消乐",只有她顶着四十度高温练习宫女叩拜,活生生把青石板跪出两个膝盖形状的包浆。
"导演,刚才低头角度还能再低三度!"——这句话后来被刻在横店影视城"励志墙"上,成为群演打卡必拜的"许愿咒语"。
命运的转折总是充满戏剧性。
2013年《陆贞传奇》爆红,网友却集体化身"考古专家",把她早年选秀视频做成"包子脸进化史"鬼畜视频。
面对整容质疑,她淡定回应:"我这脸型可是祖传的,削骨师傅看了都得叹气。"更绝的是在事业巅峰期突然宣布结婚,直接把微博程序员送进ICU——那天服务器崩得比婚礼现场的气球还快。
产后复出时,某红毯主持人抛出经典坑爹问题:"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赵丽颖一个闪现躲开道德绑架:"建议下次先问问男演员这个问题。
"后来人们才知道,她在哺乳期创造了"时间管理大师"新高度:凌晨三点喂奶背台词,六个月怒减22斤,成功把"妈妈味"转化成《幸福到万家》里的泥土芬芳。
当张艺谋拿着《第二十条》剧本找上门时,赵丽颖干了两件惊掉投资人下巴的事:先是连夜写了七页手语版人物小传,接着在零下十五度的外景地完成"垂直落体"表演。威亚衣里塞着四个暖宝宝,落地时眉骨飙血还要再来一条——这敬业程度,武行老师看了都想给她买工伤险。
如今影视基地流传着各种"赵丽颖神话":有人说她背台词像在练《九阴真经》,有人说她体验生活堪比少林寺特训。
但少有人知道,她在被投资方当面撕毁合同时,偷偷把碎片粘成励志手账;狗仔围堵月子中心时,她躲在窗帘后默背《演员的自我修养》。
从被人挑剩的"丫鬟专业户"到扛起三十亿票房的大女主,赵丽颖用了十七年演完现实版《甄嬛传》。
当其他女星忙着打玻尿酸维持少女感,她主动往脸上抹煤灰;当流量明星用替身完成高危动作,她偏要亲自挑战"自由落体"——这哪是演戏,分明是在名利场里玩极限运动。
在金鸡奖颁奖礼上,她贡献了年度最佳凡尔赛:"演员最好的医美,是让角色毁掉你的脸。
"这话吓得台下医美代言人集体战术性喝水。如今走进中戏教室,老师都把她的表演片段当反面教材:"看看!这就是不好好保养的下场——但演得真他妈好!"
当《第二十条》票房庆功宴的香槟喷向天花板时,赵丽颖正在河北农村跟留守老人学纳鞋底。
有记者追到田埂上采访,她指着远处放羊的大娘说:"瞧见没?那是我下个角色的形体老师。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恍惚间与二十年前北舞排练厅里那个湿透的背影重叠——那个曾被群嘲"土味超标"的姑娘,愣是把短板炼成了独家秘方。
央视做专题报道时,镜头扫过她堆满笔记的书架:《手语大全》旁边是《母猪产后护理》,获奖证书下压着泛黄的横店盒饭票。
当整个娱乐圈都在寻找"第二个赵丽颖"时,她早已收拾好帆布包,奔赴下一个需要"毁容"的角色——毕竟在真演员的字典里,颜值焦虑哪有塑造鲜活人物来得刺激?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