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中国之行来到了北京奥运博物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北京“双奥遗产”利用取得丰硕成果,并期待奥林匹克精神能够激励更多人。
北京奥运博物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坐落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南侧。2024年2月,升级改造后的北京奥运博物馆重新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完善室内展陈和室外景观,突出了北京的“双奥”元素。
国际奥委会主席 巴赫参观了“新中国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夏奥记忆”“冬奥盛会”等多个展区,他表示,展馆中很多内容唤起了他很多关于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美好记忆,中国为世界奉献了非凡的奥运盛会。
巴赫:很高兴来到北京奥运博物馆,重温中国向世界呈现的两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美好回忆。北京奥运博物馆激发起了我们生命中的这些回忆,将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给了我们。在这里,奥林匹克精神不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也激励着像我这样的年长一代。
馆内的基本陈列展厅由1394件展品和大量精彩图片、视频画面组成。通过大型场景复原、多媒体沙盘和实物展出等多种陈列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申办、筹办、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会的奋斗历程。
在巴赫看来,北京奥运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保存奥运遗产的场所,更是一个能发现和唤起所有人奥林匹克精神的交互空间。巴赫强调,在后奥运时代,奥运博物馆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巴赫: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里你就可以看到,奥运遗产正在持续发挥着重要价值。北京2022年冬奥会之后,冬季运动在中国已成为广受欢迎的运动,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冬季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冬季运动本身也成为了一项更好的运动。这正是奥运遗产的意义所在,未来的一代代人将从奥运会中受益,而这不同寻常的一幕,正在中国大地上上演。
北京奥运博物馆副馆长祁轩表示,为了进一步展现北京奥运博物馆的价值,从开馆到现在,馆内举办了百余场关于奥林匹克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广受青少年朋友的欢迎。
祁轩:北京奥运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承载着双奥记忆的博物馆,它还肩负着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研究功能,教育功能,保管功能,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社会教育的功能。我们采用两方面措施,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引进来,我们重点开展的馆校合作的方面的一些工作,跟很多学校建立一些联系,我们派社交的老师把我们的研学课程带到中小学,今年我们有10所的馆校合作的学校扩大了规模,学校遍布京津冀三地,也是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全新升级改造后的北京奥运博物馆设置了特色展示区域,包括中国范本专题展、“双奥”冠军墙、专题互动展区。不仅如此,祁轩还介绍说,每年寒暑假期间,北京奥运博物馆都会专门组织一些特色研学活动,小朋友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多与体育相关的知识。
祁轩:我们其实想把奥运博物馆做成一个活的遗产,它的很多功能是延续性的,比如说我们专门在博物馆设置了志愿者之家,我们日常有志愿者在这里进行互动,驻场服务,也是通过志愿者的在场馆内这种实实在在的服务,给青少年一种沉浸式的感受,引导他们将来成为像志愿者这样的一种有公益奉献精神的这种人才。我们和北京市委讲师团的冬奥宣讲团合作,比如有滑雪医生,有制冰师,还有场馆的建设人才,方方面面的人才他们都会进行驻场宣讲,通过展出他们捐赠的实物,结合他们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通过创新各种方式活化遗产,把奥运遗产本土化应用,是本土化实践的一个过程。
如今,从奥运场馆被充分利用,体育人才储备促进就业,再到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带动国内旅游消费联动,夏奥、冬奥遗产在中国完成了悄然转化,成为了全民共享的物质文化资产。对此,巴赫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奥运遗产赛后利用方面的出色表现,他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贡献。
巴赫:中国有充足的理由为这两届奥运会举办而感到非常自豪。北京也应该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城市而感到非常自豪。全中国都应为拥有这样一座博物馆而感到骄傲。
监制丨樊新征
记者丨朱宏源
责任编辑:李瑞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