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头条新闻 | 小行星2032年或与地球“擦肩而过”?撞击概率升至3.1%

愿无忧 · 2025-2-25 01:04:46
2025年2月25日
近日,抖音热搜话题《这颗小行星再过七年会撞到哪》引发全网热议。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被预测可能在2032年12月与地球相撞,概率从最初的1%升至3.1%。尽管概率看似不高,但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防御应对机制,全球科学家正严阵以待。
---
“星际飙车党”2024 YR4的威胁有多大?
1. 小行星特征与轨道
2024 YR4于2024年12月由美国夏威夷大学望远镜发现,直径约40-100米(中科院最新估测为50米),绕太阳一周仅需4年,轨道横跨地球与木星之间,每4年穿越一次地球轨道。2032年12月22日是其下一次“危险接近”地球的时间窗口,撞击概率目前为2.25%-3.1%。
2. 潜在破坏力
若撞击地球,其威力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空中爆炸可能重现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的破坏力(摧毁2000平方公里森林),若落地则可能形成直径超1公里的陨石坑,摧毁一座中型城市,导致上万人伤亡。
3. 预测着陆带
根据轨道模型,高风险区域横跨南美洲北部、非洲至南亚的赤道地带,覆盖墨西哥西海岸、印度孟买等人口稠密区,但海洋覆盖面积较大,坠海概率更高。
---
科学家为何“淡定”?人类有何应对方案?
1. 概率动态变化,观测数据是关键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指出,当前撞击概率基于有限观测数据推算,类似“盲人摸象”。随着2028年新一轮观测窗口开启,数据更新后概率可能归零。历史上,2004年发现的“毁神星”阿波菲斯撞击概率曾高达2.7%,但后续观测已排除其百年内威胁。
2. 地球的“天然护盾”与人类科技防御
- 大气层保护:多数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会因高温高压解体,仅大质量、高密度天体可能突破防御。
- 动能撞击技术:2022年NASA的DART任务已验证通过航天器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的可行性。中国计划2027年开展类似实验,并部署“复眼”雷达系统监测深空威胁。
- 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与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SMPAG)正协调全球资源,制定应急预案。
---
中国角色:从预警到拦截的“行星防御体系”
我国近年加速布局小行星防御领域:
- 监测系统:青海冷湖光学望远镜基地、太空望远镜发射计划将提升探测能力。
- 拦截技术:除动能撞击外,引力牵引、激光烧蚀等方案也在研究中。
- 国际合作:作为IAWN与SMPAG成员,中国正为全球行星安全贡献智慧。
---
普通人需要恐慌吗?专家:过好每一天
天文科普专家曹林强调,小行星撞击是小概率事件,且人类已具备预警与防御能力,“与其焦虑,不如相信科学力量”。即便最坏情况发生,7年时间也足够国际社会部署应对措施。
---
最后
宇宙的“危机”从未远离地球,但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与守护的脚步。从《流浪地球》的科幻想象到现实中的“行星防御计划”,科学与合作始终是应对未知威胁的最强盾牌。正如网友所言:“与其担心天降陨石,不如先解决甲方的需求!”
(综合自中国科学院、NASA、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等权威信源)#中国开始部署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2032年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2032年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升至3.1%#​#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发生什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