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俄乌冲突三周年,这家中国智库10大研判条条应验

中国网 · 2025-2-22 16:42:45
2025年2月24日,俄乌冲突满三周年。这场自2022年以来的冲突,不仅成为冷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对抗,而且深刻重塑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三年间,对俄乌冲突的讨论充斥着舆论场。“俄罗斯将速胜”“美西方将重重加码乌克兰”“俄罗斯将被西方制裁拖垮”等多种“预测”一度甚嚣尘上,但均随着俄乌冲突进程的演进宣告破灭。与此同时,一家中国高校智库在过去三年中对俄乌冲突未来走向及相关形势发展的十个研判却一一应验,在“特朗普2.0时代”的政策转向、欧洲战略自主的觉醒等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1. 俄罗斯不会被西方制裁拖垮
冲突爆发后,美西方迅速对俄发起史上最严厉制裁,很多人预测俄罗斯将被制裁拖垮。2022年3月2日,俄乌冲突爆发后一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曾撰文表示,美欧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并不算太严重,自建了清算与报文体系的俄罗斯有其韧性。在俄乌冲突爆发不到两个月时,人大重阳发布研究报告《大杀器?美国对俄罗斯制裁评估与启示》(以下简称《大杀器》),指出“制裁难以击垮俄罗斯经济,反而美欧会受到制裁反噬”。刊登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的人大重阳论文《重新发现俄罗斯务实推动中俄合作——基于俄罗斯21个城市深度调研的报告》(以下简称《重新发现俄罗斯》)更是通过实地调研得出结论:普京政府和俄罗斯经济被西方制裁压垮的概率很低。
这一判断已随着时间推移得到了验证。尽管西方强力制裁打压俄罗斯,俄罗斯最为核心的能源产业却始终稳定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6%,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期;能源出口收入虽同比下降,但通过向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扩大供应,仍维持了财政平衡。卢布止跌回升并快速反弹至冲突全面升级之前水平。据《经济日报》报道,2024年,俄罗斯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工业产出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居民消费意愿在俄央行持续加息政策下保持高位。这与人大重阳“俄罗斯经济不会崩溃”的判断一致。
2. 俄乌冲突将呈现“长期化”态势
2022年4月8日,人大重阳研究人员在央视《环球视线》直播点评时强调,“从冲突刚爆发第三天,我就曾批驳过战事速战速决的分析。俄乌冲突没有那么快结束”。2024年2月24日,人大重阳研究人员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再次指出,俄乌冲突暂时看不到停战或签署和平协议的基础,冲突将陷入长期拉锯,甚至可能持续十年或更久。
正如人大重阳三年前的判断,截至2025年2月,俄乌冲突仍在持续,战线基本稳定在乌东地区,双方均未取得压倒性优势。美国对乌军援因国内政治分歧多次受阻,欧洲国家如匈牙利、斯洛伐克对援乌态度消极,俄乌冲突已进一步陷入“长期化”。
3. 乌东将呈现“克什米尔化”
2022年4月8日,距离俄乌冲突爆发不到两个月,人大重阳研究人员接受中国网采访时就已表示,乌东地区可能会变成新世纪的“克什米尔”。冲突期间,人大重阳负责人曾多次率队调研俄罗斯。2024年5月,人大重阳在冲突爆发后第6次赴俄罗斯实地调研时提出,俄乌冲突正从大规模军事对抗转向“实际控制边界固定化”的新阶段。俄罗斯已适应持久战下的经济和社会运行,并通过“去美元化”、强化与亚洲合作重塑国际角色。乌东地区可能成为类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的长期争议区域。
事实证明,2024年下半年以来,俄乌双方均未发动大规模攻势,军事对抗的烈度有所降低,哈尔科夫等地的控制区趋于固定。乌克兰因兵源短缺和西方援助减少转入防御,泽连斯基政府合法性受质疑,与“俄乌冲突转段期”的判断相符。
4. 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欧洲国家将成为这次俄乌冲突的最大输家
2022年4月3日,人大重阳撰文表示,俄乌冲突最大的输家就是乌克兰。乌克兰“扮演的是美西方代理人角色,倾其所有输个精光、债台高筑,还被迫借赌资,被按在赌场继续赌下去。”而在上文提到的《大杀器》研究报告中,人大重阳就已预测欧洲将成为这次乌克兰危机的输家之一。报告指出,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在能源供应、经济复苏等方面将面临严峻挑战。在《每日经济新闻》关于俄乌冲突两周年的专访中,人大重阳研究人员也表示,俄乌冲突将使欧洲对美国的依赖逐渐减弱。
现如今,俄乌冲突爆发使得欧洲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这一现实已确凿无疑。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导致自身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2023年欧元区GDP增速仅有0.5%,欧洲民众生活成本增高,内部矛盾加剧。截至2024年2月,俄乌冲突已给重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德国经济带来2000多亿欧元的损失。经过三年的俄乌冲突,欧洲国家逐渐认识到,过度依赖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支持是不可持续的。2024年以来,欧洲国家在外交和经济政策上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例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呼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德国也在能源政策上寻求多元化,减少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依赖。
5. 俄乌冲突将推动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大杀器》研究报告中,人大重阳还预测了俄乌冲突将促使世界上集团化趋势加剧。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将出现新的分化,国家间的合作与对抗将更加明显。人大重阳研究人员多次公开强调,俄乌冲突将推动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冲突爆发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更加独立和多元的外交政策。金砖合作机制的扩容、东盟国家的紧密合作以及“全球南方”的崛起,都表明全球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俄乌冲突不仅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也促使其他国家重新审视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定位。北约的扩张、俄罗斯的战略调整、中东地区的重新洗牌以及全球经济的“阵营化”趋势,都表明俄乌冲突的影响已超越地区,成为全球性事件。
6. 俄乌冲突将令俄罗斯加速“向东转”
人大重阳在《大杀器》报告中呼吁,俄罗斯当下应从“向东看”到“向东转”,加强与亚洲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中国家的合作。2022年10月6日,人大重阳研究人员赴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HSE)演讲时提出,“向东看”政策将加速转化为行动,中国是俄罗斯经济最值得合作的全球伙伴。而在美国不断推行遏制中国政策的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等广大非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也是必然趋势。《重新发现俄罗斯》一文亦提到,未来中国需要重新发现俄罗斯,并尽可能地积极参与俄罗斯的重塑进程。2023年9月,人大重阳负责人在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上呼吁俄罗斯开放远东,并表示俄罗斯与欧美的“脱钩”提醒着俄罗斯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属于亚太。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在经济和外交政策上进行了调整,强化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的合作,“去美元化”进程加速。2024年中俄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对俄投资规模扩大。此外,俄罗斯远东开发(如海参崴港合作)的推进,验证了关于中俄合作深化和“向东转”战略的预见。
7. 俄乌“鹬蚌相争”,美国“渔翁得利”
2022年3月25日,俄乌冲突一个月,人大重阳研究人员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专访时强调,这场冲突是美国人想要的冲突,美国正在“收割”这场冲突,正如它在过去平均每两三年就要挑动或参与一场战争一样。2022年10月13日,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人大重阳研究人员表示,“这场战争最大受益者是美国,制止战争的最大责任方也是美国,和平解决的最大障碍更是美国。”2023年2月23日,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人大重阳发布的《掺水的援助:西方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内幕与剖析》报告揭示,美国对乌军援最符合美国军工复合体利益,援助资金大量流向美国自身。
在现实中,三年间,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增长显著,军工企业收入激增。2024年乌克兰被迫以稀土矿产换取美援,进一步暴露美国“资源掠夺”意图。美国还借俄乌冲突拉拢与欧洲盟国关系,并从欧洲“大赚一笔”。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国务院称,自俄乌冲突爆发至2023年9月,美国有800多亿美元的重大军火交易,其中约500亿美元的军火都卖给了欧洲盟国,这是历史正常水平的五倍多。
8. 美国虽短期获利,但长此以往将面临霸权衰落
2022年3月,人大重阳研究人员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就直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经常挑动其他区域的邻国或相邻主体之间的战争,这样美国就可以维护自己的霸权。这次(俄乌冲突),所有人都看透美国价值观的虚伪,这将导致美国公信力的终结。”2022年3月7日,人大重阳研究人员接受《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采访时表示,美国正破坏世界金融文明核心。在俄乌冲突爆发早期,人大重阳就在研究报告及研究员评论、专访中多次表示,美国通过能源出口替代俄罗斯、强化对欧洲控制、军工产业获利成为冲突最大赢家。然而,美国在金融制裁和科技武器化中暴露的虚伪性,以及全球地缘动荡加剧,将加速其领导力下降。美国“以乌治俄、以俄压欧”策略虽暂时得利,但长期将削弱其国际公信力。
视线转回当下,在俄乌冲突延宕的三年间,美国通过能源出口和军工产业获利显著,但其明显的美国中心倾向使得欧洲深陷泥淖的同时,让美国自身的国际公信力受到削弱,并影响了西方团结。同时,“全球南方”国家加速“去美元化”,金砖扩容和东盟合作深化,进一步印证了美国霸权削弱的趋势。
9. 特朗普重返白宫将一定程度缓和俄乌局势
早在俄乌冲突两周年之际,人大重阳研究人员就在《每日经济新闻》专访中提到,如果2024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俄乌局势可能会迎来一些微妙变化,局势会有所缓和。但即便特朗普当选,美俄之间的矛盾也将会长期持续下去。
2025年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暂停美国所有对外援助90天,包括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此举被认为是对拜登政府援乌政策的重大调整。美国东部时间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特朗普在通话中表示应迅速结束俄乌冲突,并称与普京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谈话”。同时,他表示尚未承诺访问乌克兰,并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切实际”。2月18日,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开始举行会谈。2月19日,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尖锐批评泽连斯基,称一个“小有成就的喜剧演员”说服美国投入3500亿美元、陷入一场无法获胜、本就没有必要爆发的战争。
10. 俄乌冲突将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深化,加速国际秩序重组
人大重阳于2022年3月连续在《华盛顿邮报》、《外交学人》、俄罗斯瓦尔代俱乐部官网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对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的看法,应该与中国有相同的逻辑。”在2024年俄乌冲突两周年之际发布的《俄乌冲突两周年:影响与启示》报告中,人大重阳指出,俄乌冲突短期内扩大了全球南北方的差距,但也带来了“全球南方”的“战略觉醒”,成为全球格局演进的垫脚石。冲突促使更多的国家寻求战略自主与独立,“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与独立意识的觉醒,将构成百年变局下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全球南方”国家的力量正不断壮大。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1992年,七国集团占全球GDP的45.5%,后来组成金砖国家的五个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占16.7%,但到了2023年,金砖国家占比达到37.4%,七国集团仅占29.3%。2024年9月27日,由中国、巴西、南非、埃及、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全球南方”国家组成的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于纽约正式成立。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南方”国家首次就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进行联合倡议。
三年间,人大重阳始终密切关注俄乌冲突动向,其研究团队特别是王文、刘志勤、刘英等多位研究员在海内外知名媒体上发表数十篇分析文章及相关研究报告,研判俄乌冲突及有关形势发展方向,纠偏有关俄乌冲突的十大谬误。自2022年至今,人大重阳团队10次赴俄,深度调研21个城市,并9次访欧,结合宏观数据分析与微观实地考察,向海内外传递俄乌冲突震荡影响的第一手信息。这些预判不仅为中国应对国际变局提供了参考,而且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智库的理性声音。(审核:李小华、戚易斌、陈训迪)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