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见证了光线传媒的股价过山车?一会儿飞到天上,一会儿又摔得粉碎。要说这事儿,得从一部电影说起——《哪吒2》!你是不是觉得电影圈的“黑马”居然能让股市发生如此剧变,简直像是“操盘手”亲自开挂了?但这个故事,不止是票房逆袭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一起扒一扒背后的股市“风云”,以及那些藏在《三体》背后的赌注。
首先得说说《哪吒2》这部电影。去年底,这部续集一出,整个电影市场就炸了,全球票房突破了122亿,成为全球影史第九名!而且还创下了华语影片在海外首周的票房纪录,没错,就是那么硬核。光线传媒靠着这部电影的“重磅出击”,成功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股价涨得那叫一个飞快,春节后的短短8天里,股价直接暴涨了260%,市值飙升到1000亿,散户们是疯狂买入,像是捡了个大便宜。
听着是不是觉得挺疯狂的?说真的,谁能想到一个动画电影,竟然能引发这么大的资本风暴。但好景不长,股市这个“神奇的舞台”瞬间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大家还在为光线传媒股价创纪录欢呼的时候,2月17日这一天,股市上演了一个极其惊悚的场景——光线传媒的股价在短短5分钟内暴跌了40%!直接蒸发了300亿的市值,直接让投资者们目瞪口呆,手里的股票瞬间没了“回本”希望。
为什么会这样?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哪吒2》的票房成绩被炒作得有点过高,可能并没有那么“强劲”的后劲。同时,《三体》这部巨制的高额投资和项目的不确定性,让一些投资者产生了疑虑。一时之间,资本市场的气氛变得阴云密布,抛售潮来得很猛。这个起伏,真是让人感叹“股市如戏,戏如人生”!
你一定好奇,光线传媒为什么要在《哪吒2》之后,这么急匆匆地开始筹备一个像《三体》这样充满巨大风险的项目。说白了,王长田就是看中了《三体》这部庞大的科幻小说带来的超大潜力。作为光线传媒的董事长,他正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部改编自刘慈欣的作品上。
如果《三体》成了,中国的科幻电影产业会迎来一次质的飞跃,光线传媒也能一跃成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黑马”,市值也可能再度爆发,直接突破2000亿。而这个背后的核心,就是资金的“豪赌”和技术的“拼搏”——如果成功,光线传媒将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领跑者;如果失败,可能会让他们重蹈华谊兄弟的覆辙,损失惨重。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张艺谋,这位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大师,接下了《三体》的执导任务。很多人都知道,张艺谋可是擅长拍摄艺术片,像《红高粱》、《英雄》这类电影,视觉效果堪称惊艳,可是,你要知道,科幻电影跟他过往的作品完全是两码事。《三体》要面对的是高难度的特效制作、庞大的世界观设计、复杂的剧情结构,而这些方面,张艺谋的经验明显不足。
外界对张艺谋能不能搞定《三体》这块“硬骨头”,充满了质疑。原著粉丝更是直言,“这部小说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太深奥了,张艺谋的导演风格能适配吗?”有网友甚至把他称作资本市场的“背锅侠”,如果电影失败,可能最后成为大家“找错导演”的罪魁祸首。
说到《三体》制作上的问题,最大的挑战恐怕是特效。你可能知道,现在国内特效公司大多依赖外包,原创技术积累还比较薄弱。像光线旗下的彩条屋等动画公司,即便在动画领域颇有建树,但要做到国际级的科幻特效,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体》本身就是一部庞大复杂的科幻作品,制作成本如果没有把控好,可能会远远超出预期。特别是特效上的不成熟,可能导致整个制作进度的拖延或者质量不达标。你想,全球范围内,能制作出像《阿凡达》那样的震撼特效的公司屈指可数。光线传媒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很难突破这个瓶颈。
记得几年前,《上海堡垒》这部高投入的科幻片,最后口碑和票房双重失利,成了业内的“反面教材”。现在,投资者和市场上的一些人开始担心,《三体》是否会变成第二个《上海堡垒》,最终不仅票房失利,资本也会跟着遭殃。
而且,别忘了,《三体》的制作成本可不是小数目。若没有足够的口碑支撑和市场认可,光线传媒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投资者能否忍受这么大的风险,成为了市场的关键问题。
最终,所有的赌注都集中在《三体》上——这场豪赌是否能让光线传媒登上电影产业的巅峰,还是会带来一场资本的灾难,没人知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