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局势持续紧张,俄乌双方在多个地区展开激烈交火,这场冲突不仅深刻影响了俄乌两国的发展,也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近期,冲突态势出现戏剧性转折:俄罗斯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大规模空袭,随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乌克兰准备好无条件停火,这一系列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诸多猜测,为原本就错综复杂的俄乌局势增添了更多变数。
二、俄大规模空袭基辅:战术与战略考量
(一)空袭详情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4日深夜,俄罗斯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了一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规模空前的空袭行动。俄罗斯国防部声明显示,此次行动共动用了70枚导弹和145架无人机 ,从多个方向对基辅展开攻击。袭击目标集中在乌克兰的航空、导弹和装甲制造企业,以及火箭燃料和火药生产设施等军工核心环节。乌克兰基辅军事行政部门负责人谢尔希·波普科表示,此次夜间袭击的密度极高,在最短时间内发射了数量最多的攻击导弹 。
(二)战术分析
从战术层面来看,俄罗斯采用了“饱和攻击”与“蜂群战术”相结合的方式。俄军一次性发射24枚“伊斯坎德尔 - M”弹道导弹,该导弹以5马赫的末端速度突破乌军防空系统;同时配合“沙赫德 - 136”自杀式无人机实施“蜂群战术”,大量无人机从不同方向袭来,分散乌军防空火力。这种“导弹 + 无人机”的混合战术,充分发挥了不同武器系统的优势,给乌克兰防空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尽管乌方宣称击落51枚导弹,但仍有部分导弹穿透防线,对基辅市区的民用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如Sviatoshynskyi区的一栋公寓楼在爆炸中部分坍塌,造成12人死亡、90人受伤 。
(三)战略意图
此次空袭在战略层面的意图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打击乌克兰的军工设施,能够直接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使乌克兰在后续的冲突中难以维持高强度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空袭的时机选择耐人寻味。袭击发生前数小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泽连斯基是和平谈判的“主要障碍”,而克里姆林宫此前要求乌克兰承认俄方对乌东四州的主权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动空袭,俄罗斯或许是希望通过军事压力,迫使乌克兰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为自身争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三、马克龙言论引发的和平猜想与争议
(一)马克龙表态内容
当地时间4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文称,他在罗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了会谈,双方交流“非常积极”。马克龙透露,泽连斯基重申乌克兰已准备好实现无条件停火,并希望与美国及欧洲各国合作推动这一进程 。马克龙还表示,法国将继续在今年3月于巴黎启动的“志愿者联盟”框架下努力,争取实现停火,并最终达成全面、持久的和平协议。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