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日韩 “打头阵”与美国贸易谈判,汽车、半导体产业忧虑重重

澎湃新闻 · 昨天 21:18
澎湃新闻记者 陈沁涵

自美国宣布 “对等关税”政策以来,日本是率先与美国开展谈判的经济体之一,韩国也紧随其后,和美方举行了贸易磋商。两国无意采取报复性措施,近期积极与美方接触,但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新华社4月25日报道,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上周受首相石破茂之命前往华盛顿,作为美国口中的“最优先”谈判方,与美方展开关税磋商。日方在谈判中要求美方重新评估其关税政策,但美方官员称,不会给日本特殊待遇。
韩国方面4月24日与美国在华盛顿举行了“2+2”高级别贸易磋商,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崔相穆在会后表示,双方就“对等关税”暂缓期结束(7月8日)之前撤销关税进行了磋商,商定争取到7月初达成经贸一揽子协议。两国将不急于求成,从容有序地进行磋商。
日韩准备继续进行后续的艰难谈判,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美方提出的额外“需求”。据《纽约时报》4月24日报道,美国官员近日敦促日韩两国,在未来几周内正式承诺在阿拉斯加投资440亿美元的天然气项目,这是特朗普政府能源议程的核心。
在4月25日举行的上海论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分论坛上,澎湃新闻提问在场的日韩经济专家,如何看待两国与美方的谈判前景。韩国首尔大学、韩国中央大学教授李根直言:“现在一点都不乐观,无法预测前景。”韩日没有对美国的“对等关税”采取任何报复措施,即使对美商品提高关税,对这两个国家而言也是一种自损的做法。不过,李根补充说,韩国与美国的谈判可能还有“其他的牌可以打”,因为在一些关键领域,美国也需要韩国的产品,比如造船业、半导体业。
“最近有人说日本难以(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进行报复,因为一直在美国的保护之下,尤其是在美方的核保护伞之下。”亚洲开发银行前行长、日本财务省前副大臣中尾武彦回答称,日本已经在美进行大量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但是接下来能做的非常有限。希望美国认识到,这一政策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国际秩序上都是不可持续的,还可能会损害美元作为主要货币的地位,其他国家也很难找到美元的替代品。
日美“拉扯”,日本汽车产业基础面临崩溃危机

日本是美国的亲密盟友,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多国政府密切关注美日谈判,认为这是其他国家能否通过谈判豁免“对等关税”的重要风向标。石破茂也声称,希望日本成为全球范围内对美谈判的“典范” 。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率团于4月16日访美,与以美国财长贝森特为首的代表团谈判。在谈判的最后一刻,特朗普突然介入。会议照片显示,赤泽亮正头戴特朗普亲笔签名的红帽子,上面写着“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对着镜头双手竖起大拇指。桌上则是日本代表团送给特朗普的礼物——大阪世博会吉祥物“脉脉”造型的金色储蓄罐,日媒称储蓄罐为“中国制造”。
会后,特朗普单方面宣称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石破茂并不认同这种乐观态度,明确排除了日本作出重大让步的可能性。他4月21日在国会上表示:“日本并不打算唯命是从地按照美方要求承担更多负担,不应将安全保障问题与关税谈判挂钩。”
特朗普自第一任期以来,就对日本提出驻日美军费用分担问题,曾在2019年要求日方将所负担的美军驻扎费用增加4倍,遭日方拒绝。如今旧事重提,日方依旧没有松口。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在社交平台上继续对日本施加压力。他在4月20日发文称,日本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进行质检时“使用保龄球”,认为这是日本施加的“非关税壁垒”。他曾在2018年提出所谓“保龄球测试”的说法,称日本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进行质检时“从6米高的高空扔下保龄球,只要车有一点凹陷就不合格。我们受到非常恶劣的对待”。
日本交通省4月21日驳斥上述说法,称没有这样的国家安全标准测试。实际测试中是使用类似于人头的球形装置,来查看被测试的汽车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这项测试在内的43项标准并不是日本独有的,而是根据联合国协议实施的国际标准,欧盟国家和韩国也在使用相同标准。
中尾武彦对澎湃新闻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的贸易摩擦后,日本车企已在美国大量投资设厂,并没有设置非关税壁垒。事实上,日本基本对进口汽车实行零关税,而美国此前对进口乘用车征收2.5%的关税,对皮卡征税更高。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才是更加保护主义的一方。
“尽管特朗普的说法没有依据,但日本在某些标准过严之处也许还有商讨空间。” 中尾武彦指出,日本对美出口大量汽车,而且日本车企在墨西哥、加拿大投资了大量产能和供应链,关税导致这些工厂的对美出口都受到影响。此外,特朗普政策的极大不确定性,也使企业难以做出长期投资决策。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于4月3日正式生效。美国是日本汽车产业的最大出口市场,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超过6万亿日元,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近三成。市场调研机构标普全球移动(S& Global Mobility)本月2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受美国加征汽车关税影响,日本汽车制造业预计两年内将减产60万辆。
“汽车业务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我们与供应商共同构筑起来的产业基础正面临着从根本上崩溃的危机。”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片山正则近日向政府提出,希望“坚持不懈地与美方进行谈判”,争取汽车等产品能被排除在关税适用范围之外。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赤泽亮正将于4月30日至5月2日访美,与贝森特举行磋商。石破茂称:“希望好好准备,尽可能向符合日美两国利益的成果靠近。”
韩国半导体或面临双重冲击

韩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关税的扰动下,韩国对外出口额同比下滑5.2%,这与3月5.5%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其中,韩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14.3%。
在近期美韩“2+2”磋商之前,特朗普已经为双方的贸易谈判做出铺垫,他本月8日与韩国代总统韩德洙通话后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希望将关税问题与韩国对美贸易顺差、造船领域合作、美国液化天然气采购、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项目投资以及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担等事项打包处理,推进“一揽子解决”。
在4月24日举行的美韩高层贸易会谈后,崔相穆表示,双方已达成共识,准备好“7月一揽子方案”,并强调需要保持谈判的稳定性。对于当下的韩美谈判,相比其他国家更为困难的是,韩国将于6月3日举行总统选举,这意味着磋商的后续将要转交给新政府来继续推进。
美韩双方同意将围绕四大领域进行后续讨论,包括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经济安全、投资合作以及外汇政策等。这当中“经济安全”备受关注,因为涵盖了经济、政治及外交等广泛内容。据《韩国时报》报道,业界人士推测,谈判可能将涉及半导体、电池、供应链合作以及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战略。
半导体产业是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基石。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统计,2024年韩国的半导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0.8%,远超汽车、船舶、石化、通讯设备等韩国传统优势产品。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4月13日表示,特朗普政府此前针对手机、电脑、内存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只是暂时性的。这些产品很快将被纳入所谓的“半导体类别”中,被征收一种特殊的重点关税,以确保这些产品实现回流,成为“美国制造”的产品。
为应对美国可能发起的半导体关税战,韩国政府4月15日宣布,将半导体产业扶持资金规模从原定的26万亿韩元提升至33万亿韩元,增幅达27%。
“在半导体方面,美国试图施加限制措施来拖慢中国半导体的发展速度,但这是徒劳的,因为半导体发展基于资本市场,中国仍然在快速追赶,实施限制将是一种‘负和博弈’。”李根对澎湃新闻说道。
韩国半导体对中国大陆出口的比重从2020年的40.2%下降到了2024年的32.8%,但中国仍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李根表示,韩国半导体产业或面临双重“冲击”,一方面是来自美国的冲击,韩国企业在压力之下要增加对美投资,减少在本土的生产;另一方面则面对来自中国的冲击,由于受到美方半导体出口管制等的限制,中企增加对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出口,因此韩国本土半导体市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1.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澎湃新闻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