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其对俄乌战争宣称的“快速终战”承诺与战场现实呈现出显著的政策落差。这种战略预期与现实发展的背离,折射出当代国际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和大国博弈的结构性矛盾。
从地缘战略维度观察,冲突持久化正在重构欧亚大陆的权力平衡。兰德公司2023年度报告指出,俄罗斯通过能源武器化策略,使其战争经济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能源出口收入在制裁背景下仍维持年均3200亿美元规模,这为普京政府推进“部分动员令”(已征召30万预备役)提供了财政支撑。莫斯科近期在赫尔松方向的战术推进,印证了其试图在可能的谈判窗口期前强化战略支点的意图。
针对所谓“美俄战略和解威胁论”的研判,现实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专家指出,北约东翼兵力部署较战前激增300%,美国对俄制裁实体清单扩展至1200个,这些刚性对抗措施实质上压缩了大国协调的空间。历史经验表明,当体系主导国(美国)与区域强国(俄罗斯)陷入代理人战争时,其战略互信重建需要以十年为单位的周期,这为第三方力量(中国)创造了战略回旋余地。
在中美战略博弈层面,贸易战演进呈现出显著的“回旋镖效应”。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美国对华301关税覆盖商品虽达5500亿美元,但中国对美出口中高技术含量商品占比反从2018年的28%升至2023年的37%,印证了“强制脱钩”的技术悖论。更具结构意义的是,中国在稀土加工(掌控全球85%产能)、光伏组件(占全球供应76%)等战略产业形成的供给刚性,使美国通胀管理面临输入性压力——2023年1-8月核心PCE物价指数中,中国供应链敏感商品贡献率达23%。
在反制策略方面,中国展现出精准的“非对称威慑”特征:既保持资本项开放(2023年实际使用美资同比增长12%),又在特定领域建立“可置信威胁”。如针对波音公司采取了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和零部件的策略,以及在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镓、锗)等领域的技术反制,这种“弹性遏制”策略既维护了全球供应链基本稳定,又构建了多层次博弈筹码。
当前态势印证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预见:当守成国同时陷入地缘冲突与经贸对抗时,其战略资源的分散配置将导致边际收益递减。而对于具有完整工业体系和超大市场规模的新兴大国,系统抗压能力与战略主动性正呈现出历史性提升。这种权力转移的深层动力,或将重塑21世纪国际秩序的基本样态。
美国多年来对中国不断限制,而中国始终保持对美友善,但美国却无法承受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恶果。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本想讹诈中国,认为中国会因压力妥协,然而中国凭借自身实力挺了过来,对其谈判暗示置之不理,这使得欧洲、加拿大、日本等也与特朗普产生分歧,导致美国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
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市场上的中国货减少,引发物价飞涨等问题,其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因依赖中国稀土等资源,面临供应难题,特朗普难以向美国人民交代。而对中国而言,这是难得的机遇,若能把握好,可极大地维护自身利益,削弱美国的美元霸权及世界对其霸权的信任。
美国本想打压竞争者以稳固自身地位,却未料到中国不仅能让其脸面尽失,还能有力还击,且有诸多应对策略。如今马斯克也与特朗普分道扬镳,若其继续一意孤行,恐将面临被弹劾下台的风险 。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就不断的示弱,最新的消息是。
财联社4月23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二(4月22日)在公开场合发表了讲话,他承认美国目前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
特朗普主动降低姿态,暗示降低对华关税等,不过这只是其权宜之计,而中国所期望的并非仅仅回到贸易战前的状态。中国可要求美国加倍偿还中方损失,承诺不再发起类似贸易战,并且需让华为的车机等受制裁的中国商品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同时不得对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
对特朗普要降低对华关税,中方代表郭嘉昆对此表示,中方早就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美国发动的新贸易战在短短半个多月就搞得一团糟,尽显其外强中干的“老爷车”本质。正因如此,战略家普京更不会与美国联手,因其清楚这对俄罗斯利益极为不利。如今,众人皆能看出美国介入的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已占据优势,而美国却逐渐退场,而其对中国发动的新贸易战也正以特朗普不断后退而告终,这让世界对美国的能力和信誉产生质疑。
欧盟在此次贸易战中与美国硬杠,就连被美国驻军和殖民的日本,此次表现亦值得肯定。这是中国带头并取得好效果后所带来的结果,各国深知顶住美国贸易战,美国失败和退出所腾出的空间,将使人民币、欧元和日元更有机会挤占美元的地位。
俄乌战争的持久与美国新贸易战的虎头蛇尾,令我们感慨不已。此前难以想象会出现如此局面,让美国如此难堪。这一切皆因美国自食恶果,其不断试探中方底线与能力,却意外让中方发现自身实力之强。自对美表明不能凭借实力地位随意与中方讲话后,中方在与美博弈中逐渐占据主动和优势,周边环境也更为安全。而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欧洲地区和中东地区却陷入不稳定,真可谓“大象打架,草地遭殃”。
特朗普贸然发动新贸易战,给中国带来巨大机遇。中国通过有力回击,让世界看清中美谁更值得信赖、更具能力与发展前景。
中国网友尤为团结,且欣喜地看到美国扮演了反面教员,为中国带来巨大助力。他们欢迎美国的主动出击,因其为中国创造了难得机遇,使得中国能借助美国“配合”,获取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这不仅助力解决诸多内部问题,更在中美博弈中强化了中国优势,迫使美国不断让步,进而推动南海等棘手问题朝着更好方向解决。过去我就主张,中国就应通过与美国的直接较量,逐步解决此类问题。
中美博弈让我们洞悉诸多事理,明晰发展趋势。当下,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使世界呈现东升西降态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食肉者鄙,食谷者慧”的道理。
这不禁让人忆起30多年前的《广场协议》。彼时,日本的发展势头如同当下中国般迅猛,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美国难以与日本竞争。于是,美国联合欧洲,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制造业优势不再,无法凭借产品在全球贸易中占据较大份额。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自此陷入“失去的30年”。日本无奈接受此结果,毕竟作为战败国,日本被美国驻军,日本政治人物若敢反抗,美国便会让其付出惨痛代价。
当下的中国与以往不同,伟人留下的宝贵和坚实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如同让豺狼惧怕的猎枪,激励着广大民众。在伟人思想的武装下,民众团结一心。同时,面对美国压力,中国拨乱反正,回归伟人制定的独立自主发展路线,实现了脱胎换骨,令美国无可奈何,形成了其难以解开的“中国结” 。
中国与美西方经济贸易关系紧密,且善于采用“温水泡青蛙”的策略应对美国。如今的中美博弈独具特点,既不同于美苏冷战,也有别于美日贸易战,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使不懂其中门道者难以应对 。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贸易战,那些主张对美投降、绥靖的公知言论,被现实狠狠打脸,而坚持对美强硬、有良知和有思想深度的观点则得到了发展现实的有力验证。
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演进的视角审视,中美战略博弈已进入“非对称消耗”的新阶段。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尽管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覆盖商品价值累计达5500亿美元,但2023年前三季度中美贸易逆差仍同比增长8.7%,印证了“强制脱钩”策略的结构性困境。这种战略悖论根植于三个维度:其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中间品贸易中的枢纽地位(占全球份额32%),其二,美国通胀控制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约23%核心PCE指数关联中国供给),其三,中国在稀土永磁体(控制全球92%加工产能)、先进储能(占全球动力电池产能68%)等战略产业的供给刚性。
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策略遭遇双重反制:在市场维度,中国通过扩大自贸协定网络(RCEP覆盖GDP总量达26万亿美元)和深化制度型开放(2023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31条),维持了全球资本向心力——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同比激增42%,东盟技术转移项目增长37%;在技术维度,定向管制镓、锗等战略物资出口(影响美国90%半导体原料进口),建立稀土加工技术壁垒(掌控17项关键专利),形成了精准反制能力。这种“刚柔并济”的博弈策略,使得美国传统盟友体系出现显著裂痕,德国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投资100亿欧元)、沙特NEOM智慧城市项目(引入50项中国数字技术)等标志性工程,凸显了经济理性对政治同盟的超越。
当前博弈格局印证了霸权稳定论的当代嬗变:当守成大国试图通过复合施压遏制新兴力量时,其战略成本呈现指数级增长。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显示,维持对华遏制政策每年消耗GDP的1.2-1.8%,而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缓冲外部冲击,制度优势转化率(SOE)指标提升至0.78(OECD标准)。这种成本收益的结构性失衡,正在重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美元在全球支付份额降至47%(SWIFT数据),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量突破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4%。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商界精英的立场转变具有风向标意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占全球产能42%)的持续扩张,微软亚洲研究院新增300个AI研发岗位,这些市场主体的“用脚投票”,实质构成了对单边遏制政策的解构力量。当战略讹诈遭遇体系性反制、经济胁迫触发技术反噬、政治操弄面临资本背离时,守成大国的话语权衰减便成为不可逆的历史进程。这种权力转移的深层逻辑,正在重写21世纪全球治理的基本范式。
中美博弈确实是一门大学问,考验着人们的真才实学。我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章经得起实践检验,其主流思想是特朗普的种种行径实则是在给中国助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掌握全球制造业的中国不会输掉这场博弈,特朗普的上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国运的发展,“川建国”之名由此而来。特朗普的笑果效应太显著了,有了他这个世界欢乐太多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共产主义之家”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