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拜登预言成真?让特朗普干完这四年,美国或将成为世界老二?

探秘历史 · 5 小时前
2024年9月24日,拜登在联合国怼出一句狠话:“他让世界倒退了。”台下掌声还没停,台上那句话已经开始发酵。
特朗普刚回白宫没几天,就搞了个“关税解放日”,对全球挥刀加税,连自己人都捂着钱包喊疼。
车子贵了两万,牛奶没变,工资反降,密歇根人洗个车都得精打细算。拜登的这句批评原本像句口水话,现在听着却像句预言。
如果照着这路子再干四年,美国这个“世界第一”的位子,怕是要往后坐一坐了。
1.png

总统变身关税队长,美国人先倒地

2025年4月2日,美国白宫玫瑰园。特朗普站在台阶上,挥舞着一张被风吹得打卷的图表,宣布“美国贸易政策解放日”。
2.png

他亲手签下行政令,对全球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随后,针对中国,关税比例直冲54%,甚至预留了上调到79%*的可能。
4月5日零点01分,基准关税生效。4月9日,对中国的“对等关税”跟进执行。对欧洲20%、日本24%、外国汽车25%,连进口啤酒罐和空铝罐都没逃过,被列入“25%关税特产”清单
3.png

市场反应立刻炸锅。关税消息一出,罗素2000指数盘后重挫,直接逼近熊市边缘。交易员转向“衰退交易”模式,抛售小公司股票和银行股​。
4.png

美国股指期货同步大跌,预示第二天华尔街将低开迎接新的保护主义时代。
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算得非常明白:这一波关税预计能带来7000亿美元财政收入,占美国GDP的2.3%
但代价是,通胀率可能在年底前攀升至4%以上。由于进口占美国消费约10%,这意味着消费者直接面对约2.5%的涨价冲击
5.png

新车涨价更猛。根据美国财政部报告,每辆车价格将上涨2500美元至2万美元。涨价区间取决于零部件产地,覆盖广泛到从底盘钢板到引擎螺丝​。
与此同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出面灭火,呼吁各国“不要恐慌”,还强调“只要不报复,这就是上限”。但这番话没人买账。加拿大总理卡尼第一时间回应称要“反制”;欧盟表示将采取报复性措施
6.png

特朗普政府打出“新保护主义”大旗,背后的算盘不复杂:关税是工具,收入是诱饵,就业是口号,震慑是目的。
官方宣传认为,这将拉回制造业,保住蓝领岗位,驱动美国制造回归。但真实的战场才刚刚开始。下一个倒下的不是外人,而是铁锈地带的中产家庭
谁在买单?铁锈地带哭了,中产钱包瘪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香港大学团队在2025年4月发布研究报告,分析美国6万户家庭、跨两年半、近亿条消费数据,得出的结论无比刺眼:保护性关税直接让中产阶层消费下降1.9%,工资增速回落1.23%​。
7.png

消费萎缩从哪开始?从拉面馆到汽车厂。
研究显示,在关税重点保护的州,家庭季度消费下降1.11%~1.23%,而同期美国GDP的个人消费增速平均为2.34%。
8.png

即便这些家庭消费不至于停摆,非必需支出仍然被“打折”:美容产品支出下滑4.6%,日用杂货减少3.98%。
最惨的,是铁锈地带
9.png

密歇根州、俄亥俄州等制造业重镇遭遇断链风暴。福特工厂因原材料关税成本飙升,被迫压缩产能、裁员。
通用汽车的Lordstown组装厂,在关税落地一周后宣布关停。汽车制造商负担不起中国零部件涨价,而墨西哥转产还来不及落地。研究团队指出,制造业密集区域的消费萎缩最严重,远超其他州​。
谁最痛?中产家庭。
年收入5万到10万美元的家庭,支出下降幅度最大,达1.9%。他们生活成本高,储蓄能力弱,遇到薪资缩减就立刻压缩开支。
10.png

相比之下,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本就依赖基本必需品,反而受影响较小。
年龄分布也显示冲击聚焦。X世代(1965–1980年生)与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生)是消费下降的主力。
这两类人群要么正值事业巅峰、承担房贷教育负担,要么临近退休、对市场波动异常敏感。
11.png

这种结构性伤害是典型的“政策反噬”。政策出发点是保护国内就业,结果先砸了本土市场信心。
制造业岗位没多,城市饭馆却先黄了;工资没涨,银行贷款却压不住了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在被保护的产业带,非食品类消费明显收缩,而生活必需品勉强维持。这不是消费升级,而是被动防守。中产家庭像被拆了刹车的下坡车,一路滑向紧缩泥潭。
12.png

政策上头喊着“解放日”,底下人过着“削减周”。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真正让特朗普政府焦虑的,是供应链断裂带来的“自断经脉”。下一段,主角就轮到中国登场。
中国站稳高地,美国还在搬梯子

2018年中期,美国对中国发动关税战。
但当时,中国出口结构已悄然升级,资本品与中间品在美进口中的比重升至38.8%
这些正是美国企业赖以生存的产业神经元。苹果公司因中国关税,每台笔记本电脑成本飙升150美元;波音737MAX因中国钛合金部件价格上涨延迟交付​。
13.png

2025年这轮关税爆发后,美国企业试图迁出中国。
目的地选了越南、墨西哥。但两地问题不断:越南电子产业成本比中国高出15%-20%,墨西哥电力不稳、工人不足。结果是裁员与涨价并存,车厂减产,电脑涨价,投资计划冻结。
14.png

供应链断裂下,美国本土制造商负担猛增。研究显示,美国消费者承担了超60%的关税成本,这些“隐形税单”直接推高物价,间接压低工资,最终形成“通胀-加息-衰退”的政策闭环。
15.png

而中国依旧稳坐产业链高地。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依托完整产业集群与熟练劳动力,对冲了转单冲击。
全球企业即便部分转移,仍需依赖中国上游供应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到2025年下半年,苹果与戴尔的核心元件依旧来自中国,丰田与特斯拉的电池依旧仰赖宁德。
16.png

全球产业格局此时悄然反转。美国正试图搬走“制造的梯子”,但踩着的那块台阶却是中国产的。拜登曾在2024年9月24日联合国大会发出警告:特朗普政策正在让美国经济“逆全球化”
当时许多人还觉得是选举语言。如今这话,逐句验证。
这不是权力交接,而是全球经济秩序的换位倒影。
四年后,美国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老二”?拜登已经说了话,数据也正在排好队。牌局仍在桌上,只不过这回,中国坐稳了庄家席位。
参考资料

拜登:特朗普这一做法是“重大错误”.红星新闻.2024-12-11
美国观察|特朗普超预期关税政策将带来哪些影响?.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2025-04-04
最新研究:关税战的回旋镖,扎伤美国人.凤凰WEEKLY财经.2025-04-11
拜登发表卸任后首次公开讲话,批评特朗普政府“造成巨大破坏”.环球时报.2025-04-16
拜登指责特朗普“让世界倒退”.参考消息网.2024-09-25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