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年约有2.8万例院前心跳骤停,约70%发生在居民社区。发现有人心脏骤停,如何施以援手?今天(4月17日),“上海市5分钟社会急救”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启动。该项目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腾讯公司等联合发起,以期搭建起全民社会化急救体系。
该项目依托腾讯产品技术能力,通过与上海市120院前急救调度系统联动,将传统的救护车到达现场前以“电话呼救”的形式,升级为多方联动的可视化“视频呼救”。同时,项目结合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投放AED急救设备计划,培训急救志愿者,使院外急救志愿者能够快速定位并启用AED,让社会力量及时参与进急救环节,填补医护人员到达前的“空窗期”,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此项目助力“企鹅急救”小程序与上海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对接,将实现志愿者、AED 设备、救护车医生、调度台、医院门急诊之间的视频数据联通。在项目推动下,还将开展社区工作者心肺复苏技能、患者家属心扉复苏等科普培训,开创社会动员新路径,为科技驱动社会化急救贡献“上海方案”。
“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协调受赠区落实AED急救志愿者培训场地和训练机等设施设备,指导开展志愿者急救培训。”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韦明表示,要动员社区工作者积极参与培训成为“社区急救导师”,并对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激励等工作予以指导和支持。
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透露,根据规划,上海市将用三年时间实现每10万人配置100台AED设备,重点覆盖居民社区。“上海市5分钟社会急救”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则将在设备捐赠、公众培训、信息化系统升级、激励基金设立等方面多方协同共建,为上海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市5分钟社会急救”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的实施,将助力应对“院外心脏骤停”等各类医疗急救事件,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导、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社会急救网络新格局,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大应急、全覆盖的医疗应急重点城市,为上海市民筑牢生命防线。
原标题:《发现有人心脏骤停,如何施以援手?上海启动“5分钟社会急救”项目》
栏目主编:唐闻佳
来源:作者:文汇报 张菲垭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