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产影片被颜值演技全无的流量明星霸占时,74岁的张艺谋带着一部《雪迷宫》撕开了行业的滤镜,眼光一向毒辣的张艺谋,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来饰演女主,她那张未经雕琢的“天然脸”和扎实的演技让观众直呼,这才是演员。
这位影视圈的常青树也再一次向大家证明,真正的艺术,从不向流量妥协,当初他制定的三个准则,也成为了很多电影选角的规范,然而随着《惊蛰无声》流量阵容的官宣,打破了自己三项原则的张艺谋却彻底撕破了自己最后的体面。
那么张艺谋的三项准则是什么?他是否真的向流量妥协?
张艺谋的原则
张艺谋的选角,从来都不是靠“美”来决定,他的选角一直是影视圈的“玄学”,张艺谋总能在一群美丽的面孔里选出那个最不“显眼”的人来出演女主。
就拿2006年的《山楂树之恋》的选角来说,那时候18岁的周冬雨,站在选角现场时,甚至都没幻想过自己会被选上。
周冬雨对自己的样貌很有自知之明,那时候的她很瘦小、青涩,还被同学嘲笑像没长开的小孩,来参加这次选角也是鼓起了很大勇气,本以为是的落选结局,却变成了出演女主。
张艺谋那时候只看了一眼周冬雨,就决定静秋一角只能周冬雨来演,就这样,周冬雨成了影视圈最年轻的三金影后,张艺谋也用自己毒辣的眼光成了娱乐圈选角神话。
但这份毒辣的背后,是张艺谋近乎偏执的坚持,他为了找到心中的静秋,跑遍了全国艺校,面试了近六千名女孩,但没有一个让张艺谋满意的,直到遇见周冬雨。
以往来面试的女孩不是有着过多的人为加工就是太普通,周冬雨出现他的眼里才闪过一抹光亮,周冬雨身上那份未经修饰的纯粹是谁都演不出来的,张艺谋对这种“天然感”的执着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
张艺谋的选角原则就是拒绝整容脸,他厌恶过多包装,在《满江红》选角时,张艺谋的选角标准简直高的可怕,也正是他的这种苛刻的选角标准,才让“谋女郎”三字,成了品质的代名词。
巩俐的野性、章子怡的倔强、周冬雨的灵动,张艺谋选出来的,无一不是中国影视的经典符号。
演技才是王道
现在的影视圈,都只想赚快钱,所以流量明星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但张艺谋却和他们相反,他固执的像个手艺人,只想认真打磨自己的作品,2023年的张艺谋,初次涉猎电视剧,得知此事的人们开始对张艺谋产生怀疑。
让人更意外的是,他的剧里既没有所谓的顶流,也没有那些电视剧惯用的狗血剧情,而是一心扑到刑侦题材上,凭着硬核的推理与演技,在流量明星当道的时代杀出重围。
在张艺谋剧中饰演女警的演员林博洋,也是一个几乎没什么人听说过她的小演员,在没有粉丝基础,也谈不上惊艳的她,就是被张艺谋看中了,她眼里的故事感正是张艺谋想要的。
而林博洋当表演像一个被粗制滥造物品,乍一看十分普通,但仔细一看,却藏着棱角,为了这份棱角,张艺谋亲自盯着剪辑和改剧本,甚至为了一场审讯戏,林博洋连续三天只睡四个小时。
在到处都是只有精致面貌没有震撼演技的电视剧,《雪迷宫》的播出简直就是在拯救观众,所以在这部剧播出后,豆瓣评分直冲8.5,网友直呼: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电视剧里,林博洋的一段长达十分钟的独白,更是被称作“年度高光演技时刻”,这么多的称赞扑面而来,张艺谋只是淡淡一笑,因为在他的眼里,好的演员就像是璞玉,只要导演做法正确,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还原她本来的面目。
她们的共同点
有人盘点过,谋女郎的共同性,他们的骨相是大于皮相的,巩俐就是直观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她凭借在《红高粱》中饰演的九儿一角一鸣惊人,那时候的巩俐,一身小麦肤色和传统审美丝毫不沾边。
但是张艺谋就看到了埋藏在她身上的生命力,当时的巩俐站在高粱地的时候,像一团烧不尽的野火,三十年后的林博洋也是如此,《狙击手》中的林博洋,以非主流的长相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质疑。
高颧骨、单眼皮的林博洋,眼神里却透露着一股冷冽英气,与三十年前的巩俐一样,张艺谋这种反套路的背后,是对观众需求的精准捕捉。
80年代需要巩俐那样充满生命力的,千禧年代需要章子怡那样锋芒毕露的,而在现在这种到处都是假面人的娱乐圈,恰恰就需要林博洋这种真实感。
有人说张艺谋是在挑选属于每个时代的演员,满足当下市场没有顾及到的地方,最为难得的就是,张艺谋从来不把她们困在自己的阴影下,她们想要转型张艺谋都全力支持,甚至还公开表态:演员就该撕掉标签。
假清高还是真如此
但是,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没有多少人可以坚持原则,随着张艺谋最新电影《惊蛰无声》官宣,和娱乐圈反其道行之的他,被网友说:亲手撕破了自己最后的体面。
这次的张艺谋让两大流量男星来担任主角,易烊千玺和朱一龙可以说是流量明星里的顶流了,有人说张艺谋这次使用流量明星是为了平衡艺术与商业,有人则说张艺谋早就向资本低头了,只不过放不下身段,而这次的《惊蛰无声》无疑是他向资本低头的最好证明。
也有网友说,《惊蛰无声》作为一部国安题材影片,需要兼顾其中的商业性和主旋律的表达,使用有国民度和话题度的演员,可以说是一种权衡之策,
但是大部分网友看到这个演员阵容都表示对张艺谋没了信任,说他假清高,吃到了流量明星带来的红利,可事实真就如此吗?
在这个流量遍地跑的时代,用到流量明星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用流量明星不代表就一定是被资本同化了,张艺谋一次次呈现给观众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一直没有改变本心。
在拍《悬崖之上》时,张艺谋凌晨三点还在雪地里调试灯光,为了一镜到底的港战争戏,他连续72小时没有合眼,身边人都在劝张艺谋可以不用这么拼的,但他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他经常把:“观众不是傻子,你糊弄戏,戏就会糊弄你。”挂在嘴边。
这些足以向我们证明,张艺谋一直都没有改变他所追求的,从《红高粱》到《雪迷宫》,再到如今的《惊蛰无声》都向我们证明了他的内核没有改变,采用双流量坐镇主演或许是他的一种新尝试,但从来不是向流量低头的证据。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