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施剑松)日前,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召开。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方说,全市“安心通学路”建设是北京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需要,是破解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深层次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关键举措,要坚持区域性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分类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安心通学路”建设任务。
2023年6月1日,北京市23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儿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改造增设一批‘安心通学路’”的工作要求。“安心通学路”是集交通出行、街道环境、停车秩序、园林绿化、慢行系统、街道家具等一体化设计建设的安全、系统、连贯、美丽的适儿友好空间和秩序。
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主要包括,开展学校周边交通治理,对上下学时间和地点进行优化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增设出入口或实施错时上下学等管理措施;增设适儿化交通标志,对学校周边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设备采取适儿化改造;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周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加强紧急报警装置、实体防护设施等安全设施建设;配齐“警察队伍”“教师队伍”“安保队伍”“志愿者队伍”四支队伍,齐抓共管保障师生安全。
工作会现场,北京东城区教委主任周林介绍,北京东城区目前已累计施划“通学路”170余条,家长等候区、安全岛200余处。汇聚了6所学校的灯市口地区,通过校际协同建立“通学联盟”,实现学生错峰流动,科学规划有限空间,将边角地改建为家长等候区,实施机动车限时禁行,开辟左转车道快速分流,科学规划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区等措施,高峰时段拥堵时长平均缩短15分钟,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交通秩序显著改善,违法停车减少70%,师生及家长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性显著增强,校园周边事故率下降90%。
作者:施剑松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