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在特朗普掀起新一轮关税战、向全球主要经济体接连施压的背景下,日本成为首个正式走入谈判桌的国家。不同于以往对美贸易磋商中的谨慎与妥协,日本首相石破茂15日在国会罕见强硬表态:在即将开启的日美关税谈判中,日本“不准备作出重大让步”,也“不会急于达成协议”。这是当前国际局势中最明确的反制信号之一,被外界称为“日本对美发出的最强烈警告”。
这一表态在时机与内容上都极具战略意味。石破茂指出,面对特朗普政府不断翻转的关税政策,日本将以国家利益为底线,不会屈从于美国的极限施压。他还强调,操之过急将导致谈判失败,这不仅是在驳斥特朗普所谓“快速达成协议”的谈判节奏,也是在暗示华盛顿:旧有的从属格局已不复存在。
与此前日本在多轮贸易磋商中惯常使用的“安抚式语言”不同,这一次,日本的“硬”是有预谋、有系统的。从14日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对谷歌祭出行政终止令,指控其在安卓生态中涉嫌垄断开始,日本就已主动发起对美科技霸权的制度性挑战。这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采取此类强制措施,释放出明确信号:在“美式规则霸凌”面前,日本已不再容忍。
东京的对外强硬并非空穴来风。近几个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威胁对半导体、药品、汽车等关键领域加征高额关税,矛头直指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日本作为汽车和电子产业大国,无疑是潜在最大受害者之一。面对美国步步紧逼的“关税讹诈”,日本政府若再采取一味退让的旧有策略,不仅无法换来特朗普的善意,反而将引发连锁让步、损害国内产业根基。
这次日本不再“单独应对”。石破茂日前与新加坡总理黄循财通话时,特意提及将与“拥有自由贸易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密切合作”,显然是意图形成更广泛的多边协同机制,牵制美国的单边贸易胁迫。这一姿态颇有冷战时期“西方共识”重建之势,也可视为对美经济霸权的一次正面抗衡。
舆论环境也正在变化。《日经亚洲评论》评论指出,日本在此次谈判中已不再扮演“顺从的盟友”,而是以主权国家的身份捍卫自身经济利益。彭博社则称,日本将是检验特朗普能否逼迫各国签署不平等协议的“试金石”。如果连日本都拒绝让步,特朗普对其他国家的施压策略将受到极大挑战。
民意的支持亦成为日本政府敢于硬起立场的重要支撑。共同社最新全国民调显示,超过84%的日本民众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逾73%的受访者明确反对这一政策的正当性。这意味着,不仅是商界对美方立场警惕,普通民众也对特朗普的经济讹诈产生了强烈反感。在选票压力与社会共识面前,石破茂必须作出符合民意的强硬回应。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美国内部则在承受自己政策制造的混乱。特朗普表面上声称对关税“灵活处理”,一日宣布征税,一日又放出“可能豁免”之说,令美工商界无所适从。美联储前主席耶伦直言其政策“不合理”“不可持续”,美国中小企业甚至集体起诉政府,称这种关税干预“违反宪法”。美国国内的信心、信誉与供应链正在被反复折腾的政策消耗殆尽,而盟友国家正借机重新审视对美的全面依赖。
面对这一局势,日本的策略是“顶压而不撕裂”,既不贸然发起报复性关税,也不随意妥协原则。石破茂明确指出,日本不会对美采取报复性措施,主要基于当前全球能源与食品价格高企、对日本民生影响过大这一现实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此让步,而是用“制度反击+联盟协同”的组合拳逐步应对,以避免陷入特朗普预设的“以暴制暴”陷阱。
日本的应对已不仅是对美国的回应,更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一次自我定位。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回潮、多边机制失效的大背景下,日本若能在与美国的首次强硬谈判中稳住阵脚,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抵御贸易霸权的信心与示范。美国过去的“盟友优待”已被“关税豁免配额”取代,谁敢挑战美方逻辑,谁就有机会打破这场扭曲的全球博弈。
石破茂此次表态,不仅代表着日本不再接受“照单全收”的外交安排,也昭示着全球经济秩序的旧逻辑正在崩塌。面对霸权主义的经济敲诈,选择抗衡,不再是选项,而是责任。日本开口说“不”,标志着世界的耐心,正在耗尽。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