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以艺术回应自然,以共创表达关切——首届五源河自然艺术季启幕在即

新闻君头条 · 2025-4-14 22:21:26
近日,数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海口五源河畔开启了与自然紧密互动的在地艺术创作之旅。他们或在河岸边采集泥沙、植物等天然材料,或录制水流和鸟语虫鸣的声音,或溯河行走,沿花鳗鲡的洄游路径踏访流域生态景观,尝试以艺术语言回应人与自然的关系。
1.jpeg
艺术家江鋒沿河录制自然声音素材
2.jpeg
艺术家小新带领参与者采集泥沙等天然材料
4月16日,正值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首届五源河自然艺术季将在毗邻展会场馆的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同步启幕。
据悉,该届五源河自然艺术季围绕主题“如何聆听一条河流的心声”展开,由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口市林业局及海口市秀英区政府主办,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海口市环境信息和宣教管理中心、海口市秀英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及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承办,并得到“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项目及多家共创单位支持。
3.jpeg
本届自然艺术季主视觉海报
本届艺术季以生态艺术实践为核心,历时近一个月的公开征集后,组委会最终评选出7组艺术提案,将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落地实施。入选提案含括装置、工作坊、AI生成影像、音乐等多种艺术创作类型,积极回应五源河在地生态议题,尝试提出多样化的行动路径。
海口素有“水城”之称,江、河、海、湖、溪兼备,丰富的湿地与水系不仅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脉络,也塑造出海口与自然相邻相伴、和合共生的城市气质。自2018年海口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以来,五源河一直是海口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典型样本之一。2020年,“蚂蚁森林”五源河公益保护地作为国内首个湿地类型公益保护地上线,构建了政府与公益组织共建共管的湿地治理模式。2023年五源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五源河入海口所处的海口湾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先后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和“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本届艺术季的在地创作,延续了五源河生态治理的绿色理念,并充分响应海口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及“禁塑”的号召。艺术家所使用的创作素材均为天然材料、可再生资源或回收物等,既注重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也践行低碳、环保的创作原则,避免了污染与浪费。
4.jpeg
艺术家谢宗秀主要以碎织布及回收玻璃进行创作
五源河自海口西部穿城而过,长久以来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五源河公益保护地在推进生态治理与湿地保护的同时,亦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同享共建。近年来,共管单位着力策划组织各类公众活动,尝试促进五源河与市民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
5.jpeg
参与式工作坊拉近公众与五源河的距离
今年初,在海口市林业局和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海口市环境信息和宣教管理中心和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海口湿地巡游计划以五源河作为“始发站”,联合多家企业在线下门店设立湿地宣传角,拉开了公众认识和了解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序幕。自然艺术季紧随其后,尝试通过艺术手法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反思,让大家重新认识五源河。策展人吉木认为,此届艺术季是“一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五源河、保育五源河、奔赴五源河的行动”。为此,有别于单向的艺术作品展陈,本届艺术季的多个作品开放公众参与创作,公众得以从艺术的“消费者”转换为“创作者”,也在共创实践中深化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思考。
6.jpeg
艺术家小新正引导参与者进行陶土创作
7.jpeg
参与者在共创艺术作品“碎光织影”


艺术季启幕当天,除艺术创作成果亮相外,多场精彩活动也将同步开展,包括音乐会、生态艺术漫步、艺术家圆桌会及共创鱼拓画工作坊等,此外,市民游客还可通过“湿地公园之问:你怎么想”投票墙,表达对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看法与期望。4月20日另设有公众互动日,届时将举办即兴戏剧演出、工作坊和主题沙龙等开放活动。本届艺术季的作品将持续展出至7月,期间还将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延伸活动,进一步丰富公众参与体验。
8.png
共创“陶土隧道屋”作品的参与者合影


五源河自古以来是海口的重要河流,既是多物种的栖息地,也滋养着一方生计,积淀了丰富的人文资源,随着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五源河逐步发展出科普宣教、休闲游憩的公共功能,而在艺术介入的推动下,作为一座“露天艺术馆”的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或正成为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播与公众参与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