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85花中最“意外”的赢家,却也被骂“文盲”多年,这一次,赵丽颖真的摊上事了。
一次宣传文案的失误,让她又一次被全网质疑“文化水平”,甚至连冯远征在两会上说的那句“年轻演员文化缺失”,都被网友拿出来反复咀嚼。
可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在农村长大的“中专女孩”,拼着一腔执念闯进娱乐圈,从跑龙套熬成一线,早已用努力改写了命运。
可为何,她的文化短板,却始终成了绕不开的“软肋”?
01. 从农村中专生,到85花之首,她凭什么?
如果要给赵丽颖贴一个标签,那一定是“意志型选手”。
她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甚至连学历都不高。
出身河北廊坊的农村,家境贫寒,父亲是公安,母亲是家庭主妇。
从小她就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能靠“等”。
于是中专毕业后,她早早踏入社会,为了帮补家用,也为了找到出路。
2006年,一次名叫“雅虎搜星”的选秀,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
她从数万人中脱颖而出,被冯小刚选中,拍了人生第一支广告。
从那以后,她开始了近乎“苦行僧”一样的跑组生活。
跑龙套、演丫鬟、演宫女、演死人……别人嫌弃的,她接;别人不屑的,她拼命演。
终于,《陆贞传奇》让她一夜爆红,《花千骨》《楚乔传》《知否知否》一部部爆款剧,把她送上了顶流之位。
但与此同时,争议也悄然埋下。
02. 一封错字文案,再次引爆“文盲”争议
原本是一条普通的电影宣传文案,赵丽颖却因一个字的用错,再次被骂上热搜。
她想表达“与群魔为法侣”,为了显得文艺,特意将“与”换成繁体字——但错把“與”写成了“舆”。
两个字,字形相近,意思却天差地别。
网友瞬间炸锅了:
“堂堂一线女星,连繁体字都不认识?”
“‘文盲’帽子怕是要坐实了吧?”
“你不懂可以不写,非要装文化?”
这并不是赵丽颖第一次在文案上“翻车”。
此前在宣传《与凤行》时,她把“灵界”误打成“灵届”;“在看沈璃”写成了“再看沈璃”……网友调侃:“这怕不是语文老师都得气晕。”
看似是小小的错别字,却在明星身上无限放大,成为“没文化”的铁证。
03. 冯远征早就预言了这一切
其实早在2021年全国两会,演员冯远征就曾公开发言:
“现在很多年轻演员,面临严重的文化缺失问题。”
他甚至用了“迫在眉睫”来形容情况之严重,并警告:
“流量演员靠‘饭圈’撑着,是走不远的。”
这一次,赵丽颖的错字事件,似乎正好成了这番话的“注脚”。
不是她一个人。
王一博连“律”字都认不全,杨洋接受采访时语无伦次,连央视都忍不住发声:“绝望的‘文盲’,演得了好戏吗?”
文化素养,正在成为检验演员“深度”的试金石。
而赵丽颖,恰恰就卡在这个门槛上。
04. 可她真的不努力吗?她只是起点太低
让人难过的是,赵丽颖并不是不努力。
她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文化基础差,采访时总是词不达意。
但她也说:“我知道我不够好,所以我拼命地学。”
在拍《知否》时,她为读懂剧本,背下了整本台词;在拍《幸福到万家》时,为贴近角色,她去农村蹲点体验生活;她曾因为读不懂剧本上的词,每天背字典、抄笔记。
她不是不想进步,只是底子太薄,起跑线太靠后。
而娱乐圈,是一个几乎不给你犯错机会的地方。
05. 舆论的“围剿”与她的沉默选择
面对争议,赵丽颖几乎从不回应。
她像一只刺猬,越是被骂,越是缩进壳里,只用作品说话。
但这一次,不少粉丝也看不下去了:
“她没有错,只是没那么完美。”
“一个错别字,就全盘否定她的努力,公平吗?”
“她演技好、敬业、努力,不比那些只知道炒作的强多了?”
可也有网友冷冷回应:“演员连字都写错,还谈什么敬业?”
赵丽颖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一边是支持她的粉丝,一边是高举“文化论”的批评者。
06. 没文化不是原罪,不进步才是
其实,这场关于“演员是否该有文化”的争议,不只属于赵丽颖一个人。
它是整个流量时代下的“副作用”。
我们不该以学历论英雄,但也不能放任“饭圈文盲”横行。
演员可以出身卑微,但不能拒绝成长;可以没读过大学,但不能拒绝读书。
赵丽颖的错,是错字;但她的对,是十几年来,从不懈怠的努力。
她或许不是最聪明的演员,却一定是最拼命的那一个。
这个娱乐圈,应该有流量,也应该有底蕴;可以有明星,也不能没文化。
而我们要不要给赵丽颖一点时间,看她有没有可能,真正把“文化短板”补回来?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