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曾是一场全民治愈的狂欢,而黄磊和何炅这对“国民CP”,更是圈粉无数,他们站在光鲜画面里,一个像家庭里的贤良大家长,一个像娱乐圈的圆场大师。
当摄像机撤去,当蘑菇屋的炊烟彻底熄灭,黄磊人设崩塌的速度,简直比下饺子还快,而更荒诞的是,这场坠落背后,竟隐含着一场“捧杀”的底色。
黄磊如何从节目里那个围着围裙炒青菜的“暖男烟火气神”,变成舆论里那个“油腻说教大哥”。
作者-杨 编辑-杨
《向往的生活》里,黄磊的定位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这是一个全能大家长,要吃有吃,要聊有聊,他就是那个“懂生活、懂人情”的代表人物,他做饭时,总是系着围裙,动作娴熟得像家庭厨艺大赛的冠军。
随手炒个青菜,何炅立马在旁边捧场,让这看似普通的家常事成了“米其林水准”,黄磊的烟火气,被何炅的妙语提升到一种梦幻境界,“他就是生活的终极解法”,这几乎成了节目固定的潜台词,而正是这种无休止的夸奖,让黄磊从一个有温度的熟悉邻家大哥,变成了“端着”的长辈。
随着节目越做越久,黄磊表现出的“大哥范儿”逐渐刺眼,他喜欢以说教身份对年轻人“指点江山”,无论是对彭昱畅那句“别吃多了,太胖不好看”,还是对张子枫那句“你太内向了,得多开朗一点”,都在摄像头下显得不近人情。
而让人觉得“毁灭式荒谬”的是,何炅总能用自己的高情商,把这些场面圆成“真性情”,尴尬变表演,说教变亲切,这一套操作让黄磊越来越习惯自我的高度,节目外,观众还沉浸在黄磊的神话里,“娱乐圈顶流大厨”“全能人设”,这些标签铺天盖地,黄磊似乎成了万事通的代名词。
然而,生活不是剧本,人设也不是铁板一块,而不幸的是,黄磊显然没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向往的生活》是一道柔光滤镜,那么节目停播后的一地鸡毛,则是黄磊真正面对的镜子,当蘑菇屋消失,光影散去,黄磊的人设反噬开始了。
厨艺也不过是一套家庭亚健康标准,在新综艺《戏剧新生活》里,他的所谓全能一面毫无惊艳可言,观众不再看到“米其林大厨”,更多的是一个喜欢否定别人意见、自我坚持却不讲究有效沟通的人,接下来的问题更加致命。
网络上关于黄磊的负面声音多了起来,他的“家长式说教”乃至“神仙爱情”的人设被逐渐拆解,早些年,他和妻子孙莉的爱情被营销得天花乱坠,还贴着“神仙伴侣”的标签,结果这套叙事如今被怀疑过度造假。
他投资的火锅店也栽了大跟头,价格虚高、食材普通,还闹了一出加盟纠纷的丑闻,原本的暖男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贪婪老板”和“营销过度人设”的双标靶子,如果说节目的滤镜曾掩盖了黄磊的锋利棱角,那么当滤镜消失,一切问题都像被聚光灯照射,暴露得扎眼而彻底。
这下不仅饭圈粉丝脱粉,连路人都开始嘲讽他是“人设制作界的头牌油腻男”,不论是节目里,还是节目外,何炅都扮演了黄磊“神话制造机”的角色,他以高情商著称,夸赞起来无底线,再尴尬的话他都能接得住,再微妙的场面他都能巧妙圆场。
然而,这种夸奖并非毫无杀伤力,事实上,何炅对黄磊的持续捧场和保护,反而让黄磊快速滑向“全能过度膨胀”的深渊,在娱乐圈这个危险的名利场,适当的批评能让明星清醒,但何炅的包装则让黄磊完全丧失了自省能力。
他沉迷于自己塑造的黄金人设中,听不进外界声音,甚至自觉迎合了一种“大哥”的身份信仰,而这种“角色滤镜”,最终靠时间和网络粉碎了黄磊的固有形象,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这背后藏着娱乐圈的生存法则:一切可以为了收视效果、一切可以为了话题流量,无论是真实还是表面,都得为明星贴上某种标签。
这种虚假的“朋友情谊”,让明星在无形间被推向舆论最高点,当神话破灭时,也迎来了舆论最狠的反噬,黄磊的故事,其实不仅是他一个人的灾难,也是整个娱乐圈的一场警示,明星们被推着人设大旗一路奔跑,最终却可能被设定的标签绑架。
黄磊的“大家长”“神仙爱情”的标签,曾为他带来无数鲜花和掌声,但没了包装的保护,这些标签成了最刺眼的靶标,对于观众来说,这起事件也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我们从盲目相信节目里的“理想明星”,逐步转向怀疑背后是否存在更多炒作和虚假操作。
或许明星和节目组没有骗我们,但资本和市场却在绑架我们的认知,理性的反思、独立的视角,是抵抗“节目制造假象”的唯一武器,至于黄磊,他能否从这场风波中走出来,将是接下来值得关注的焦点,他的崩塌是人设泡沫的最终爆发,但这也未必意味着人生结束。
如果他能看透娱乐圈的套路,如果能接受现实的批评,说不定还有机会翻盘,但与此同时,这件事给何炅也提了一个醒:捧杀的温柔,是好朋友之间的最毒奶,黄磊事,已经是娱乐圈中的一记黑白警钟。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