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杨紫,这一次,真的让人讨厌了 !

青涩 · 2025-4-13 08:26:01
杨紫跳舞翻车的背后:当流量狂欢撞上观众耐心临界点
前脚刚被全国文旅部门捧成"行走的KPI收割机",后脚就被网友贴上"审美疲劳"的标签。
短短三十五天,杨紫用三支舞蹈完成从全网模仿到集体反噬的戏剧性转折,这出娱乐圈的魔幻现实大戏,看得人直呼比宫斗剧还刺激。
事情得从那条播放量3.2亿的魔性视频说起。
三月初春寒料峭,杨紫裹着黑色蝴蝶结卫衣,对着镜头来了段"机械姬"式舞蹈。
动作僵硬得像是刚通网的机器人,中途还破罐子破摔式叫停,配上"对不起了各位"的文案,意外戳中网友的奇怪嗨点。
48小时涨粉30万的数据,让整个娱乐圈突然发现:原来顶流密码可以这么简单粗暴。
要说这届网友也是够损,把杨紫跳舞P进西湖雷峰塔、重庆洪崖洞,硬生生搞成全国巡演架势。
1.jpeg

文旅官微们集体下场玩梗,河南给配上豫剧鼓点,西藏拿雪山当背景板,最绝的是潍坊文旅,愣是把人P在风筝上跳空中芭蕾。
那段时间打开短视频平台,满屏都是"僵尸舞步",不知道的还以为全国在搞新型广播体操培训。
尝到甜头的团队显然没打算见好就收。
半个月后第二波舞蹈来袭,换上碎花裙的杨紫明显顺滑不少,粉丝彩虹屁吹得飞起:"姐姐私下偷偷练舞实锤!"七十万涨粉数据亮眼,可细看评论区已经开始暗流涌动。
有网友嘀咕:"这动作设计眼熟啊,怕不是照着某韩国爱豆扒的?"不过这些声音很快被"真实不做作"的夸赞淹没,毕竟能让大家跟着扭两下的明星,谁忍心苛责呢?
真正让舆论转向的是第三次亮相。
当相似的音乐再次响起,杨紫标志性卡顿动作出现时,弹幕突然飘过成片的"又来了"。
2.jpeg

数据不会说谎:点赞量断崖式下跌,话题停留热搜榜的时间缩短三分之二,最扎心的是某条高赞评论——"第一次看笑出眼泪,第二次跟着比划,第三次直接划走"。
就像吃惯大鱼大肉的人突然犯恶心,观众对同质化内容的忍耐终究有限。
这事儿其实早有预兆。
当初商家们疯抢杨紫舞蹈二创时,就有律师跳出来警告可能涉及肖像权问题。
北京某律所合伙人曾公开提醒:"明星主动玩梗和商业滥用是两码事。
"可惜流量至上的年代,谁在乎风险预警?直到观众审美疲劳反噬,大家才惊觉:原来再美味的蛋糕,连吃三十天也会反胃。
3.jpeg

要说杨紫团队冤不冤?他们精准踩中了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
碎片化、魔性化、易模仿,这三个要素随便中一个都能火,更何况三箭齐发。
但成也算法败也算法,当大数据把相似内容反复推送到用户眼前,再有趣的创意也会变成视觉污染。
就像某位MCN机构负责人说的:"现在网友的注意力周期,比鱼还短七秒。
"
这场风波倒让人想起当年的"淡黄的长裙"。
4.jpeg

同样是从全网玩梗到集体厌倦,只不过杨紫的版本多了顶流光环加持。
有趣的是,面对争议她选择延续"自黑到底"路线,那句"可以说我演戏不好,不能说我跳舞不好"的回应,既化解尴尬又固粉,堪称危机公关范本。
但要是真把观众耐心当可再生资源,再高也架不住透支性开采。
现在打开社交媒体,还能刷到各地文旅用旧素材蹭热度的视频。
只是评论区画风突变,从"笑不活了"变成"怎么还在跳"。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二线城市文旅局刚做好杨紫版宣传片,结果碰上舆论转向,五十万制作费直接打水漂。
5.jpeg

这荒诞现实,倒比杨紫的舞蹈更有黑色幽默。
这场全民狂欢就像面照妖镜。
照见明星团队对流量的饥渴,照见短视频时代的内容困境,也照见观众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态。
当我们在讨论杨紫该不该继续跳舞时,真正该思考的是:在注意力经济主导的娱乐圈,如何平衡短期爆红与长期口碑?当每个明星都开始复制"魔性舞蹈"时,下一个突围而出的会是什么?
(互动话题:你觉得明星玩梗营销的保鲜期?如果杨紫下个月发新舞蹈视频,你还会点开看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