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民政局、市委社工部印发《2025年成都市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园区“立园满园”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助力高能级产业集聚,以高品质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资源密集、人才汇集等独特优势,以协同聚合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培育。
具体有哪些内容?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工作目标上,《方案》围绕“3+22+N”产业园区发展体系,以行业协会商会、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聚焦资源共享与精准服务,实施“五大协同行动”。具体而言,“3”是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22”是已获批的20个省级开发区和正在筹建的天府国际空港经开区、天府新兴经开区,“N”个以商务商贸、文化旅游、农业等为主导的特色园区。
《方案》还提出五大协同行动,分别是:
1、产业协同平台共建行动
在智能制造、银发经济、低空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10个重点产业园区搭建“社会组织+园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人才招聘、供需对接、技术共享、品牌推广等全周期服务。
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产业交流合作,带领产业园区企业“走出去”。
每季度举办产业链合作对接会,推动“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项目落地,联合园区管委会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2、营商服务提质行动
与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相结合,常态化开展“社会组织进园区”对话会,每季度举办一次“蓉易见·社会组织会客厅”进产业园区活动,提供园区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管理制度、项目申报培训、融资对接、需求挖掘等专项服务。
建立“产业园区服务专员”制度,组织专家团队提供“一对一”技术诊断、解决方案定制等服务,协助健全园区企业诉求分级分类办理机制。
3、产业园区品牌赋能行动
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产业园区规划编制等工作。
聚焦智能制造、银发经济、低空经济等领域,支持10家社会组织助力打造“成都造”特色产品品牌,推动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联合媒体开展“产业园区品牌赋能行动”系列宣传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园区发展影响力。
4、产业链提能级服务行动
针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薄弱环节,组织“补链强链”专项对接会。
积极承办产业园区专场活动,组织开展产业沙龙、博览会、交流会、展览会、招聘会等,协助产业园区建立“引资、引智、引才”机制。
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一园区一基金”,支持社会组织对接融资需求,通过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等形式,力争全年服务企业融资100亿元。
5、银发产业园区创新服务行动
支持引导银发经济服务类行业协会,在武侯区、温江区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企业注册、法律咨询、项目融资等全流程服务。
推动“成都特质”银发消费场景建设。举办银发经济产品展销会、供需对接会等,链接线上线下资源,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升涛 编辑 曾雪柔 本报资料图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