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星的动态总能引发舆论热潮。此前黄晓明在社交平台晒出精壮的肌肉照,与之前发福模样大相径庭,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赞其敬业,有人忧其极端。这背后,藏着娱乐圈的生态和社会对“身体控制”的过度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悉,黄晓明体重变化是因两部戏的不同需求。为塑造落魄中年角色,他数月内增重,可还没适应,又因新戏要求极速减脂塑形。他节食加高强度训练,每日热量摄入极低,甚至在片场低血糖晕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体重“吹气球”现象在娱乐圈并非个例,反映出当下影视行业选角标准的扭曲,导演选演员先看身材能否短期内改变,演员身体成了随意塑造的“道具”。
从医学角度,这种极端体重变化危害极大。短时间体重波动超一定比例会扰乱代谢系统,引发心脏问题、内分泌失调等隐患,严重时危及生命。频繁体重增减还会显著增加患慢性疾病风险。而且明星行为易误导公众,不少人盲目追求“同款速成方案”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事件引发关注,正是因为戳中当代社会痛点。生活里为工作牺牲健康的现象随处可见,程序员熬夜、销售应酬、主播节食,多数职场人都因工作损害过健康。当“敬业”被误当作“自我消耗”,“自律”变成身材攀比,这种“以健康换成功”的模式值得反思。
文娱产业中,观众对演员身材要求严苛,资本过度利用“身材话题”,创作因此误入歧途。制片人觉得让演员极端改变身材能制造话题、节省成本、转移对剧本的关注。可观众关注身材时,精彩剧情和角色塑造却被忽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晓明的体重变化,映照出娱乐圈乱象和社会焦虑。当争论是否为工作拼命时,我们更该思考:是什么让正常身材管理成负担?谁在定义“敬业”标准?又如何摆脱“非极致不成活”的困境?
对于艺人通过极端方式改变身材,你怎么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