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泽连斯基痛骂美国后,基辅遭轰炸,乌克兰是否后悔放弃核武器了?

吴东 · 2025-4-8 11:54:04
2025年4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因基辅遭到导弹袭击而对美国政府进行猛烈抨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攻击事件的发生背景复杂,既有地区冲突的直接冲击,也包含了乌克兰长期以来的战略抉择—是否后悔放弃核武器。
1.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弃核武器的决定一直是乌克兰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大约20%的苏联遗留核武器,成为全球第三大核大国。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压力,迫使乌克兰做出“去核”决定。
2.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历史决策也许已经成为今天乌克兰苦涩的回忆。那么,在当前的战争背景下,乌克兰是否对自己放弃核武器的决定感到后悔呢?这不仅是对过去决策的追问,也是对未来走向的深刻反思。
3.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泽连斯基的怒火:为何抨击美国?

2025年4月4日,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克里维里赫市遭到导弹袭击,造成18人死亡,56人受伤。这一地区是泽连斯基的家乡,袭击无疑深深触动了他。
4.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件发生后的美国反应。美国大使馆发表声明,对袭击表示震惊,但在声明中并未明确指责俄罗斯。这一软弱的表态显然未能满足泽连斯基的期望。
5.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泽连斯基在4月5日通过社交媒体对美国大使馆进行了激烈抨击,他列举了袭击中遇难的儿童名字,并指出美国在事件中的立场软弱,无法直接面对俄罗斯的责任。
6.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泽连斯基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他所期望的国际支持显然没有完全到位。在与俄罗斯的长期博弈中,乌克兰已经多次表达过对美国支持力度不足的失望。此时此刻,泽连斯基的痛骂不仅仅是对美国大使馆的个人情绪宣泄,更是对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危机中支持的质疑。
7.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辅的两次空袭:战争的阴影

紧接着,基辅遭到导弹袭击的事件再度引发关注。2025年1月18日,乌克兰首都基辅舍甫琴科夫斯基区发生了强烈爆炸,市内多个重要区域遭到破坏,至少4人死亡,3人受伤。
8.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紧接着,4月6日,基辅再次遭到空袭,火光冲天,炸弹袭击发生在清晨,造成了更多人员伤亡。尽管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有所反应,但无法完全避免这一局势的发生。
9.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连串的袭击再次凸显出乌克兰在抵抗俄罗斯军事压力时的脆弱性。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乌克兰无疑是站在了相对弱势的一方。俄罗斯在军事实力、核武库以及地理战略等方面占据优势。
10.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克兰依然选择迎战,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土和主权。随着战况不断升级,乌克兰似乎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处境:国际社会的支持有限,尤其是西方的援助不够坚定。
11.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的历史抉择

回顾历史,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的决定源于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大量核武器,成为全球第三大核大国。随着与俄罗斯的关系日益紧张,乌克兰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局面。既想保持独立,又必须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巨大压力。而美国的干预,让乌克兰最终做出了“去核”的选择。
12.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4年,乌克兰与美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关于销毁乌克兰境内全部核武器的三方协议》,并获得了经济援助作为补偿。
13.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4年12月5日,乌克兰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承诺放弃核武器,换取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安全保证。尽管这一协议在当时被视为保障乌克兰安全的“屏障”,但随着俄罗斯逐步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压力,该备忘录的实效性却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
14.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下局势:乌克兰的反思与痛苦

如今,回望历史,乌克兰可能会感到一丝后悔。放弃核武器是否是个正确的决定?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乌克兰若拥有核武器,或许在面对俄罗斯时会有更多的威慑力,俄罗斯或许不会如此轻松地发动军事行动。
15.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试想,若乌克兰手握核武器,俄罗斯是否敢贸然行动?核威慑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乌克兰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可能也会因此不同。
从安全保障角度看,乌克兰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不如预期那样稳固。在面对俄罗斯的全面进攻时,西方国家的援助显得局限且摇摆不定。
16.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但这些援助的规模和持续性一直是乌克兰关切的焦点。而布达佩斯协议中的安全承诺,甚至被认为是西方国家为了避免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而采取的“外交修辞”。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