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军功册上,永远也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就是郎平,而郎平的一生和女排更是魂牵梦萦。
当年在中国汗水挥洒的赛场是为了女排,当年“逃离”中国远赴异国他乡,同样也是为了女排,但当在外漂流数年后回国,郎平心中对中国对中国女排的爱,只会变得越来越深刻。
把冠军“踩在”脚下
提起1987年郎平决定离开中国去美国留学的这段经历,很多中国人对郎平是存在误解的。
毕竟郎平是在带领中国女排冲向国际冠军领奖台后才做的决定,一些打着爱国情结的人,纷纷指责郎平“国家培养成功了,结果还是选择去美国”。
对于各种指责郎平从未有过埋怨,懂得的人都懂,不懂的何须解释,因为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被评判。
因此郎平决定做好自己,无愧于心。郎平做出出国留学的决定并不容易,而且在八年的海外生活也没有外界想像的那样光鲜。
1986年,郎平从国家队退役后,在周围老队友都选择去任教或者从政的时候,郎平决定换一种活法,她选择去北师大学英语,或许当年这个决定也和国外的女儿有关。
1987年4月郎平去了美国选了一所学校,决定攻读体育管理专业,一个曾经为中国女排立下赫赫战功的冠军,出国深造的相关费用是不是有国家体育队来报销呢?
答案是否定的,不仅学习的费用是郎平自费,就连在美国多年的吃喝拉撒都需要郎平自己想办法解决。
为了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也为了不接受熟悉郎平的人的同情接济,郎平主动搬离了华人聚集的洛杉矶,自己独自前往新墨西哥州生活。
郎平很快找到了一份大学体育助教的工作,学校不仅包吃还有一份额外的工资,这已经解决了郎平在美国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认同。
然而这份工作却让郎平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郎平一身的荣誉和军功,在美国却只能陪着一群十几岁毫无经验的孩子“玩耍”,有时候甚至都不能动用太专业的训练,这和哄孩子没什么分别。
但是郎平还是咽下了这份委屈和落差,毕竟自己选择出国留学就是不想总被看成是冠军,就是想要从头做起的,人不能总是躺在自己的军功册上。
在中国郎平从未因为钱而打球,但在美国的那些年,郎平常常是因为那份工资,那份能让自己在国外活得稍微体面一些的薪水,第一次将打球当成一份工作去做。
有时候郎平会辗转于十几个夏令营和俱乐部,几年下来后,郎平也慢慢忘记了自己身上的冠军身份。
再次启航
1995年郎平在美国第八个年头,这期间她的签证已经改成了工作签,后来语言关也通过了,她也拿到了美国绿卡,但是郎平从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的中国国籍。
也就是这一年,在中国女排青黄不接的低迷时刻,国家队邀请郎平回国任教。
此时的郎平其实已经浑身是伤,但是她毅然放下当时只有三岁的女儿和美国给出的优渥薪资条件,回国接手女排的训练工作。
因为在她的心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需要她,再难都要上!
这也是郎平出国后的第一次正式“探亲”,这次回来当年那些和她一起退役的队友们,有的已经是处长干部级别,最不济的也都身兼数职大大小小都是个官,而郎平还是“一身轻”,和队友们开玩笑说:快四十了,还是个运动员。
此时的郎平心里已经不把自己当做冠军看待,重新站在赛场上就是一切从零开始,外界的种种猜测郎平从没放在心上,自己对中国的爱,对中国女排的爱或许不需要再去向谁证明。
郎平接过当时水平严重下滑的中国女排,她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让中国女排重振雄风。
从郎平离开后的那几年,中国女排从没有在国际赛场上出现过,那次的奥运会预测的前三名中根本就没有中国队,但郎平却做到了,她让中国队在国际排联面前再次闪闪发光。
我永远是中国人
然而这些都是郎平将自己贡献出来的结果,有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还在用“不爱国”的帽子扣压在郎平头上,简直让人心寒。
且不说郎平完全有实力在美国生活,实际上郎平光是拿到美国绿卡就已经二、三十年,而且郎平的爱人和女儿都在美国,家人在哪家就在哪,郎平的家现在就在美国。
即便是这样,1995年中国女排呼唤郎平回国带队时,郎平在美国的明星球队已经拿到了20万美元的年薪,回国后,意味着好不容易奋斗得来的一切都将化作泡影。
放下尚且年幼的孩子,放弃自身的利益,如果这些还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爱国情怀,那用什么可以证明?
2020年上映的《夺冠》中,巩俐扮演教练身份的郎平,而年轻时扮演郎平的演员,其实就是郎平的女儿白浪。
郎平的女儿从小就在美国出生,美国长大,这么多年也只有郎平在美国的那几年是陪伴着女儿的,其他时间母女俩也是聚少离多。
丈夫和女儿都是美国国籍,但郎平没有改变身份。或许爱国这件事,不是仅凭口号喊一喊就能体现的。
郎平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和女儿丈夫在美国,退役后终于可以正式休息一下了。
虽然女儿最重要的几年郎平没有参与,但是白浪现在成长得非常优秀,郎平总觉得白浪是自己一辈子的骄傲。
但对于白浪而言,能够扮演青年时期的郎平,重新走一遍母亲当年走过的最艰辛的路,郎平何尝不是女儿心中的骄傲呢。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