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张艺谋:银幕写尽女人史诗,现实欠下多少情债?

小也 · 5 小时前
西安城墙根下长大的张艺谋可能永远想不到,这个扛着摄影机在黄土地里打滚的西北汉子,会成为华语影坛最擅长书写女性史诗的导演。而他那比电影更跌宕的情感历程,竟成了世人解读他作品的隐秘密码。
1968年的陕北窑洞里,18岁的张艺谋和北京知青肖华挤在土炕上分食半块发霉的窝头。当少年用炭笔在窑洞墙上勾勒出少女侧影时,他或许还没意识到,这个为他放弃大学名额的姑娘,未来会变成他情感叙事中第一个被改写的人物。肖华用省下的布票给他缝制人生第一件白衬衫,用三年口粮钱换回的海鸥相机,终究没能框住那个在《红高粱》片场与巩俐野合的男人。
1.jpeg

1987年的摄影棚里,37岁的张导攥着离婚协议书的手在发抖。他刚完成对九儿(巩俐饰)的影像塑造,转身就把现实中的"九儿"变成了自己的缪斯。八年里,他让巩俐在《菊豆》中被捆绑,在《大红灯笼》里点灯,却始终不愿给她一个婚书。当记者问及婚姻观,他的回答像极了他电影里的台词:"形式主义的东西,何必当真?"
2.jpeg

这个将形式美学玩到极致的男人,却在1999年的选角现场栽进最俗套的剧本。19岁的陈婷走进《幸福时光》试镜间时,张导正在为如何表现少女纯真发愁。他或许分不清戏里戏外的界限,用七年时间把电影里的"父女情"演绎成现实中的"老少配"。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后,那张迟到的结婚证倒像是为应付计生委补拍的电影道具。
3.jpeg

在张艺谋的情感蒙太奇里,最惊艳的镜头永远定格在香港。2003年的某个深夜,正在筹备《十面埋伏》的他接到梅艳芳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化疗后沙哑的嗓音:"张导,我想穿白纱站在北影厂的梅花桩上。"这位被香港人捧在心尖的"女儿",在生命时刻仍惦记着未完成的合作。当张艺谋在电影片尾打下悼念字幕时,他或许终于明白,有些遗憾不是用镜头能弥补的。
4.jpeg

这个被贴上"渣男"标签的老导演,总在作品里赋予女性涅槃重生的力量。现实中的肖华守着女儿成了活体贞节牌坊,巩俐在离开他后蜕变成戛纳女王,陈婷则把"张太太"的身份经营成最成功的角色。而被怀念的梅姑,用拒绝切除子宫的选择,在张艺谋的情感编年史上刻下最凄美的注脚——原来这世上真有比他的长镜头更执着的坚守。
5.jpeg

74岁的张艺谋依然保持着每天工作16小时的节奏,新片《坚如磐石》里错综复杂的权色交易,倒像是他对自己情感史的黑色幽默。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网络上的道德审判,他摸着花白胡子笑道:"我的电影经得起慢放,人生嘛,交给后人拉片吧。"这话听着像狡辩,细品却透着老艺术家的通透——或许我们该把他的情史当作行为艺术,毕竟没有这些浓墨重彩的铺垫,哪来大银幕上那些令人窒息的女性悲歌?
6.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