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中,“黄金1小时”至关重要,有效救治能极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为提高危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效率,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和国家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构建起以创伤(骨科)中心为核心,多学科协同救治的“高速通道”,形成全链条、实体化、高效闭环的创伤救治体系,已成功救治数百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岛城百姓生命健康筑牢防线。
3月6日晚临近23点,77岁的韩先生(化名)因严重车祸被紧急送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到达急诊外科时已失血性休克。CT检查显示,韩先生全身近20处骨折,还有右下肢血管神经损伤、胸腔积液、腹部损伤等严重伤情,生命垂危。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张忠波回忆,患者到院时深度昏迷,抢救刻不容缓,医院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展开抢救。
急诊部主任兼创伤骨科执行主任侯增涛介绍,针对韩先生这类复杂危重创伤患者,医院运用先进的损伤控制理论分阶段实施救治。首夜抢救中,医疗团队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实施临时外固定术控制大出血,同时进行液体复苏和输血治疗,从急诊接诊到完成首次清创探查双下肢外固定架固定术手术仅用时不到3小时。
术后,重症监护室接力,24小时进行抗休克、抗炎、预防静脉血栓治疗等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创伤骨科、急诊外科等多学科团队迅速集结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个性化方案。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创伤骨科于3月12日、19日分两次完成骨折修复手术且均顺利。侯增涛主任表示,全身多发伤传统救治时间久,此次通过全流程优化,不到两周就完成关键治疗,这得益于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的三大优势:院前急救提前预警;多学科并联诊疗模式;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精准干预。目前,韩先生在创伤骨科病房进行康复治疗,上肢肌力恢复至4级,下肢肌力达到2-3级,后续还需长期康复。
创伤(骨科)中心
“院士团队”赋能打造区域救治新高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依托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是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院士团队”领衔,骨科专家张培训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组建的一个集院前急救、院内专科救治、危重病监护(TICU)“三位一体”的创伤(骨科)中心。
团队凝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顶尖专家力量——张殿英主任医师、付中国主任医师、徐海林主任医师、薛峰主任医师、党育主任医师、陈建海主任医师、杨明主任医师、熊建主任医师等知名专家常态化在青岛工作,通过门诊手术、教学查房、科研攻关等全方位输出,推动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创伤(骨科)中心获批山东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青岛市攀峰学科、中国糖尿病足联盟-糖尿病足防治中心建设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山东省县市级慢创联盟单位。目前,中心已形成覆盖创伤骨科、急诊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肩肘外科、手外科、足踝外科等多个核心科室的学科集群,涵盖骨科全部疾病种类。拥有医生护士44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9人,是一支富有执行力和战斗力,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通讯员 刘裕)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