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
随着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美国消费者正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囤货狂潮。从中国制造的电视机到欧盟的矿泉水,从日常洗护用品到汽车零件,恐慌性购买席卷全美。经济学家警告,这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物价飙升,或令每个美国家庭年均损失3800美元购买力,甚至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泥潭。
“最低基准关税”生效在即
根据新政,美国将于4月5日起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9日进一步对特定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实施更高税率。经济学家指出,此举将直接推高进口商品价格,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2. 消费者恐慌性囤货
在纽约,50岁的市民佩格罗为抢购最后一台中国品牌海信电视,跑遍多家商店并恳求店员预留库存;全职妈妈萨纳夫里亚大量囤积食品,直言“要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准备”。美国投资人马克·库班更在社交平台呼吁:“从牙膏到肥皂,趁早囤货!”。
3. 中国商品成抢购焦点
多地超市的中国商品货架被清空,电子产品、家电等尤为紧俏。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美国人认为现在是购买大宗商品的“最佳时机”,创历史新高。
2
<hr>家庭经济与通胀压力双杀
1. 家庭购买力大幅缩水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若各国采取报复性关税,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年均损失将分别达1300、2100、5400美元。即使不考虑反制措施,普通家庭每年仍需额外承担1900美元税收负担。
2. 必需品价格全面上涨
皮革制品、服装、农产品等价格涨幅或超10%,汽车关税(25%)更将直接导致销量锐减300万辆。摩根大通估算,通用、福特等车企每年需支付数十亿美元关税成本,最终转嫁至消费者。
3. 通胀风险加剧经济衰退隐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关税政策或引发失业率上升、通胀高企与经济增长停滞。摩根大通、穆迪等机构预测,美国2025年GDP可能收缩0.3%,花旗银行更称“经济增长或遭完全抹去”。
3
<hr>国际反制与连锁反应
1. 贸易伙伴强硬回应
加拿大宣布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澳大利亚批评美方政策“非友邦之举”,巴西咖啡行业则警告美国消费者将面临成本激增。
2. 全球供应链承压
日本研究机构预测,美国GDP或因此下降1.1%,矿业与农业受冲击最大。国际投资者开始抛售美元资产,转向黄金、比特币等避险。
4
<hr>未来展望:滞胀阴影下的“特朗普衰退”
经济学家普遍担忧,美国可能陷入“增长停滞、物价飞涨”的滞胀困境。高盛已将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35%,标普500指数预期点位大幅下调。尽管特朗普宣称“一切代价值得”,但普通家庭正为政策买单——从“天价鸡蛋”到汽油涨价,生活成本攀升已引发多地抗议。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囤货潮,折射出美国消费者对未来的深度焦虑。若政策持续,不仅家庭财务雪上加霜,全球经济亦将面临连锁冲击。如何平衡贸易博弈与民生福祉,成为美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