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宁愿自毁前程,也要和中国作对的国家,如今却都被美国狠狠地出卖

陶陶读历史 · 2025-4-4 22:01:03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解放日”(Liberation Day),对全球进口商品开征10%“基线关税”,并对特定国家和地区加征更高税率:中国54%、越南46%、印度40%、欧盟20%、日本24%、韩国24%、加拿大25%。对于这一声惊雷,中国并不感到意外,但却让那些曾经追随美国、与中国作对的国家措手不及。日本、韩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越南、印度,这些国家曾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在中美博弈中分一杯羹,却未料到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会将他们推向深渊。
1.jpeg

回顾过去,这些国家在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前,纷纷在台海、南海、技术封锁、经济脱钩等领域与美国勾结,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却毫不留情地“出卖”了这些盟友。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些国家自以为站队美国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美国从来都是“唯利是图”的代名词。如今,它们只能吞下自酿的苦果,咎由自取。
第一节:台海、南海的“反华先锋”——日本、韩国、越南、印度

从拜登到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前的几年,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扮演了“反华先锋”的角色,试图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遏制中国。
2.jpeg

日本在台海问题上动作频频。2023年,日本通过《防卫白皮书》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并多次公开强调“台海稳定对日本至关重要”。日本自民党高层频频访问台湾,与民进党当局会晤,甚至提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挑衅性言论。在南海,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多次举行联合军演,2023年还在菲律宾海域模拟“反舰作战”,矛头直指中国。
韩国虽在台海问题上立场较为谨慎,但也难掩其追随美国的本质。2023年,韩国总统尹锡悦公开表示“台海紧张局势源于中国试图改变现状”,引发中韩外交风波。2024年8月,美日韩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模拟应对“台海冲突”,韩国舰艇首次参与其中。在南海,韩国外长多次在东盟会议上支持“南海自由航行”,暗指中国“违反国际法”。
3.jpeg

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长期对立。2023年,越南与美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美越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针对中国在南沙群岛的岛礁建设。越南还接受美国提供的巡逻艇,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试图通过拉拢美国对抗中国。
印度通过“东向政策”介入南海事务,并在台海问题上偏向美国。2023年,印度海军与美国、菲律宾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针对中国行动。同年,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台海稳定对印太地区至关重要”,并支持美国在台海的“自由航行”行动。2024年,印度与台湾签署劳务合作协议,进一步挑衅中国。
4.jpeg

作为域外国家,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也在台海、南海问题上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2023年10月,加拿大海军“渥太华”号护卫舰与美国军舰联合穿越台海,宣称“维护航行自由”。2023年,加拿大海军“温哥华”号护卫舰参与美加联合军演,穿越南海敏感水域。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多次表示支持“南海仲裁案”,批评中国在南海的保卫主权的行为。
法国在台海问题上表面中立,实则偏向美国。2023年,法国海军“普罗旺斯”号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宣称“维护航行自由”。法国作为“印太战略”的一部分,频繁在南海展示军力。2023年,法国海军“雷电”号核潜艇与美国海军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
英国在台海问题上追随美国。2023年,英国皇家海军“里士满”号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宣称“维护航行自由”。202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进入南海,与美国、日本举行联合军演。2024年,英国再次派军舰穿越南海,宣称“对抗中国扩张”。
5.jpeg

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也在台海、南海问题上刷存在感。2021年,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护卫舰首次穿越南海,2024年,德国与美国、澳大利亚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2024年,德国军舰又22年来首度穿越台湾海峡,向中国示威。
这些国家在台海和南海的行动,无疑是在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然而,它们却未料到,特朗普上台后对盟友的“背叛”会来得如此之快。
第二节:技术封锁与经济脱钩——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的“反华合唱”

在技术封锁和经济脱钩领域,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与美国形成了“反华合唱团”,试图通过限制中国科技企业和经济联系来遏制中国发展。
6.jpeg

加拿大在技术封锁上动作尤为激进。2018年,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逮捕华为CFO孟晚舟,导致中加关系急剧恶化。2022年,加拿大政府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5G网络建设,2023年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加方关键矿产开发。在经济脱钩方面,加拿大推出“关键矿产战略”,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加拿大锂矿、稀土等资源领域,并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试图减少对华经济依赖。
法国在技术领域跟随美国步伐。2023年,法国政府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并要求运营商在2028年前移除华为设备。法国还加入欧盟的“技术主权”计划,限制中国科技企业在欧洲市场扩张。在经济脱钩方面,法国推动欧盟对华“去风险化”战略,2023年通过《反补贴条例》,对中国电动车、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2024年加征额外关税。
7.jpeg

德国同样不甘落后。2023年,德国政府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并限制中国企业收购德国高科技公司。德国还加入欧盟的“欧洲芯片法案”,试图减少对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依赖。在经济脱钩方面,德国发布《对华战略》,提出减少对华经济依赖,鼓励企业将供应链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2024年对华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5%。
英国在技术封锁上动作更为彻底。2020年,英国政府宣布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2023年要求运营商移除所有华为设备。英国还加入美国主导的“清洁网络”计划,限制中国科技企业在英发展。在经济脱钩方面,英国发布《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加强对中资企业的审查,限制中国企业在英投资核电、电信等领域,2024年对华出口下降10%。
这些国家通过技术封锁和经济脱钩,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科技和经济中的地位。然而,它们却未料到,特朗普上台后会将它们也纳入“打击名单”。
第三节:特朗普的“背叛”——盟友变弃子

特朗普上台后,其“美国优先”政策让这些曾经的“反华盟友”尝到了苦果。2025年4月2日的“解放日”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让这些国家措手不及。
8.jpeg

乌克兰问题上的背叛:特朗普上台后迅速调整对乌克兰政策,试图通过与俄罗斯谈判结束冲突,以换取俄罗斯在其他领域的妥协。2025年3月,特朗普公开表示“乌克兰问题不值得美国继续投入”,并威胁退出北约。这一表态让欧盟盟友如法国、德国、英国措手不及。法国总统马克龙愤怒地表示,“美国背弃了欧洲的安全承诺”,德国总理朔尔茨则警告,“欧洲必须寻求战略自主”。英国首相斯塔默更是直言,“特朗普的决定是对西方团结的致命打击”。这些国家曾以为跟随美国遏制中国能换取安全保障,却未料到特朗普会如此轻易抛弃它们。
扬言吞并加拿大:特朗普上台后,其“扩张主义”言论让加拿大陷入恐慌。2025年3月,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拿大不过是美国的后院,应该并入美国以确保北美安全”。此言一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立即反驳,称“加拿大绝不屈服于任何霸权”。然而,特朗普随后对加拿大加征25%关税,并威胁切断美加能源合作,让加拿大经济雪上加霜。加拿大曾以为跟随美国遏制中国能换取经济红利,却未料到自己会成为特朗普的“猎物”。
9.png

对越南、印度的关税打击:越南和印度作为“中国+1”战略的受益者,曾以为跟随美国能继续承接从中国转移的供应链。然而,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政策却给了它们当头一棒。越南被加征46%关税,印度被加征40%关税,直接导致两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对美出口下降30%,印度对美出口下降25%,两国经济陷入困境。越南总理范文革表示,“美国的高关税让我们措手不及”,印度总理莫迪则愤怒地称,“美国背信弃义”。这些国家曾以为跟随美国遏制中国能换取经济利益,却未料到特朗普会将它们推向深渊。
第四节:咎由自取的代价——自毁前程的教训

日本、韩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越南、印度在特朗普上台前的反华行为,看似是为了自身利益,实则是自毁前程。它们在台海、南海、技术封锁、经济脱钩等领域与美国勾结,试图遏制中国崛起,却忽略了美国一贯的“唯利是图”本质。
10.jpeg

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让这些国家的出口经济遭受重创。日本、韩国汽车产业因25%关税损失惨重,2025年第一季度对美出口下降20%。越南、印度作为“中国+1”战略的受益者,出口经济几乎崩盘。欧盟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也因20%关税陷入经济困境,2025年第一季度欧元区GDP增长率降至0.5%。
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背叛”,让欧盟国家陷入战略孤立。法国、德国、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美依赖,寻求“战略自主”,但内部矛盾重重。加拿大因特朗普的“吞并”威胁,陷入外交困境,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岌岌可危。
11.jpeg

这些国家的经历表明,在大国博弈中盲目站队,只会让自己成为棋盘上的弃子。它们曾以为跟随美国遏制中国能换取利益,却未料到特朗普会毫不留情地“出卖”它们。相比之下,中国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展现出惊人韧性,2024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2万亿美元,多元化市场让其抗压能力远超预期。
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政策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但也让那些曾经与美国勾结的国家付出了沉重代价。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和经济韧性,让其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主动。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35%,远超美国的18%,从高铁到电动车,从芯片到军工,中国已全面崛起。相比之下,美国的“去工业化”已不可逆,特朗普的“再造工业化”无异于痴人说梦。
日本、韩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越南、印度的遭遇,恰恰证明了盲目站队的代价。它们宁愿自毁前程也要与中国作对,却被美国狠狠出卖,咎由自取。而中国则以从容的姿态应对挑战,凭借制度自信、民族自豪和开放包容,必将在未来的博弈中笑到最后。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