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魏敏芝,带着她的电影《山野回声》,来到东京国际电影节。
她挽着美籍华人丈夫刘锦辉,走在红地毯上。
对着镜头,她用带着河北口音的英语说,"中国电影,不能少了我。"
台下掌声雷动时,看到魏敏芝今天的成就,不由得想起24年前的场景。
一个黄土飞扬的下午,14岁的魏敏芝站在村口老槐树下,张艺谋开口问道,"小姑娘,敢不敢去北京拍电影?"
都说时间是最神奇的大师,当初的喂猪女孩,如今已是淬炼成一名导演。
魏敏芝的电影《山野回声》,拿下东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关注奖。
这是一部扶贫题材电影,魏敏芝自编自导,用村民手机拍摄的素材,拼接出震撼的真实感。
她的丈夫刘锦辉,如今成了她的御用制片人。
魏敏芝的身上,早就看不到最土谋女郎的影子。
两人回河北采风时,乡亲们都围着她叫"国际导儿"。
她的作品《母亲的心愿》在IMDb评分7.8。
美国《综艺》杂志曾评价她,"这位来自中国农村的导演,用镜头撕开了发展主义的温情面纱。"
魏敏芝除了导演身份,还是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年轻的华人评委。
拍《母亲的心愿》时,魏敏芝在河北农村找了一对真婆媳当主角。
有一场吵架戏,两人从"你偷俺家鸡蛋",骂到"你儿子打俺闺女",最后惊动了当地民警。
魏敏芝蹲在监视器后,笑得直不起腰,"这戏比科班演员演得真实太多了!"
魏敏芝的事业慢慢走上正轨,她的爱情之花在夏威夷大学时就已盛开。
在美国就学期间,在一次聚会上,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刘锦辉。
刘锦辉是一名美籍华人。经过两年热恋,2008年7月,两人走进婚姻。
后来,他们的宝宝出生,取名刘谦。
现在,丈夫刘锦辉不仅支持她发展事业,更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有次在太行山采风,她执意要住村民家土炕,刘锦辉就跟着学做河北焖饼。
结果第一锅饼黑得像炭,村民大妈调侃,"导演家先生这是用颜料做饭呢?"
他挠着头用美式中文说:"下次,下次一定好吃!"
魏敏芝有今天的成就,起源于和导演张艺谋的相遇。
有些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改变人生轨迹。
1998年秋天,张艺谋团队走遍8省32个村落。
13岁的魏敏芝和妹妹,正抡着镰刀割猪草。
副导演郦红一眼相中了魏敏芝的妹妹。
于是,导演让妹妹唱首歌。可妹妹魏聪芝躲在姐姐身后,怎么也不肯开口唱歌。
"我敢!"魏敏芝突然站出来。
她用沾着泥土的手,抹了把脸,操着浓重的河北口音唱起《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她的表演谈不上技巧,但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憨劲儿,让张艺谋想起了小说中那个执拗的代课教师。
接下来的"终极考验"更具戏剧性。
张艺谋让姐妹俩站在县城集市中央大喊,"谁要去看电影?"
妹妹涨红着脸憋不出声,魏敏芝却叉着腰扯开嗓门,"看电影咧!张艺谋拍电影咧!"
围观群众哄笑,张艺谋在监视器后看完后当时拍板。
"就是她了,这姑娘眼里有股子倔劲。"
没想到,电影上映后横扫威尼斯金狮奖。
这个没进过电影院的农村女孩,就这样走进国际影坛的聚光灯下。
张艺谋顶着媒体追问,说出那句著名的劝退箴言。
"孩子,你要好好读书,不要被名利冲昏头脑。"
这句话像颗种子,在魏敏芝心里扎下了根。
2004年,石家庄精英中学宿舍楼里,一束手电筒的光晕在被窝里晃动。
魏敏芝还在继续着她的学习,这是她高考前冲刺紧要关头。
考场外的哄笑,还在魏敏芝的耳边,她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复试中被刷下来。
那时"谋女郎落榜"的新闻铺天盖地。
她的父亲建议她报考师范学校,将来和她姐姐一样做个老师。
但魏敏芝决定转换方向,她选择编导专业,北电不行,还有其他学校。
正好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编导系招生,魏敏芝果断报名考试。
在上千人上万人的竞争中,她通过了专业课考试。
接下来的文化课,她卯足了劲。
每天只睡四小时的作息,让她的体重跌破80斤,用坏的三个手电筒,是她努力的见证。
同学们笑她"方言英语",她就听着《疯狂英语》磁带跟读。
高考放榜日,460分的成绩,超过艺术类分数线200分!
收到西安外国语学院录取通知书时,他父亲特别激动。
他看着女儿说,"咱老魏家出凤凰了!"
更传奇的转折,发生在大学二年级。
她得到美国杨百翰大学华人教授陈尔岗的资助。
面对近乎苛刻的英语考核,她每天泡在图书馆。
最终,魏敏芝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从夏威夷大学毕业后,她回国拍摄纪录片《奇迹的女儿》。
后来,这部纪录片在河北电视台,美国盐湖城电视台播放。
如今,当年的谋女郎章子怡、周冬雨等都各自在舞台上绽放,
被称为最丑谋女郎的魏敏芝,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当她和张艺谋在国际电影节上重逢时,张艺谋感慨,"当年劝你读书,没想到你读成了个女将军。"
魏敏芝的新作《新一个都不能少》正在拍摄中。
这部聚焦手机直播时代的乡村儿童,预告片里有个镜头。
扎羊角辫的女孩,对着手机说:"俺要当网红,让城里人看看俺村有多美!"
魏敏芝说:"这次,一个都不能少的,是孩子们的梦想。"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