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对等关税”靴子落地,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白宫甩出一纸“对等关税”令,直接给所有进口商品加收10%的关税,一些贸易伙伴还要被征收更高关税。为什么一说特朗普“加关税” ,美国百姓会嚷嚷“肉疼”?咱们用一个公式算笔账。
关税,其实就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过路费”。自上任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越来越多的特定国家和商品关税清单,为的是迫使贸易伙伴让步,维护美国利益。
2018年前,全球大趋势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推动更自由的国际贸易。但同年特朗普突然对中国“开刀”,直接带歪节奏。
但大量分析和数据表明,关税大棒砸下来,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才是真“冤种”。
特朗普告诉选民:“关税全是外国来付,绝对割不到美国人韭菜。”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话误导性大了去了。
一个公式告诉你:关税谁买单?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税,美国企业若继续从中国等国进口商品,需支付额外关税。为维持利润,企业通常会将成本转嫁给下游零售商或消费者,导致终端商品价格上升。
让我们举一个实例。
在第一任期中,从钢、铝到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等产品都被特朗普政府征收了关税。其中,对进口洗衣机征收20%到50%的关税。
这意味着什么?让我们用公式说明问题: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