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优渥,结缘相声
于谦出生于北京城,家境颇为优渥,父母皆是石油界的专家,生活条件自是不用发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本可以顺着父母规划好的道路安稳前行,坐享舒适生活。然而,12 岁那年的一场相声演出,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也彻底改变了于谦的人生轨迹。
那场相声演出,台上演员们妙语连珠、包袱不断,台下观众笑声阵阵、掌声如潮,于谦坐在观众席中,被这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一颗热爱相声的种子就此在他心底种下。回到家后,他毅然向父母表明自己想学相声的想法,这可让父母大吃了一惊。毕竟,他们已为儿子设想好了未来的方向,而相声在当时很多人眼中,不过是 “耍贫嘴” 的技艺罢了。但身为文化人的父母,尽管内心不是十分赞同,却还是选择尊重并支持儿子的理想。
就这样,于谦放弃了原本的学业道路,踏入了北京戏曲学院相声专业的大门。可学习相声的道路远比他想象的艰难,笔试时,他凭借着自身的聪慧与努力,成绩常常名列前茅。但一到开口说相声,问题就出现了,他的舌头仿佛不受控制,总是打结,说起话来十分僵硬,全然没了平日里的机灵劲儿。老师们看着这个富家出身的公子哥,都不太看好他,觉得他吃不了学相声的苦,甚至劝他退学,别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于谦骨子里本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怎会轻易被这些困难打倒。他静下心来,开始潜心钻研相声技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到校园的角落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绕口令,那嘴巴一张一合,舌头在口腔里快速翻动,反复念着那些拗口的词句,力求让每一个发音都清晰准确。除了绕口令,他还仔细琢磨相声里的各种技法,观察前辈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习如何巧妙地抖包袱、找笑点,把握节奏和台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于谦的相声水平就有了显著的进步。老师们看到他身上那股坚持不懈的韧劲,也不禁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投来了认可的目光。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于谦结识了相声界的 “泰斗” 李金斗。李金斗初见于谦,就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对相声的热爱和潜力,对他十分看好,两人一来二去,渐渐成了忘年交。在李金斗的悉心指导下,于谦在台上说相声时越发稳重,台风也更加内敛,每一次调侃时,包袱和笑点都找得精准恰当,相声造诣日益精进,就如同一块璞玉经过雕琢,开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李金斗对于谦的欣赏不止于此,他还热心地为于谦搭桥,让他拜石富宽为师。那时的石富宽在相声界已然是享誉盛名的大师,而且与李金斗是好友,有着深厚的交情。在这两位大师的精心培养下,于谦的相声天赋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快速的成长。于谦深知这份恩情的珍贵,每每提及两位恩师,眼中都满是感激之情,而他本人始终秉持着 “谦逊有礼” 的态度,也正因如此,两位大师才愿意对他倾囊相授,不吝赐教。
与郭德纲相遇,共筑德云社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于谦终于能在相声舞台上大放异彩,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可天有不测风云,2000 年前后,相声行业渐渐走向没落,演出机会越来越少,市场也变得不景气。更糟糕的是,于谦的固定搭档离开了团队,要知道,相声这门艺术讲究捧哏和逗哏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没了搭档,于谦顿时陷入了无法上台表演的尴尬境地,这让他心急如焚,却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三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的郭德纲。彼时的郭德纲同样身处迷茫之中,四处寻找着在相声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机会。于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郭德纲,提出临时组搭档的想法,郭德纲一口答应了下来。没想到,两人刚一上台,配合竟出奇地默契,就仿佛是合作了十几年的老伙伴一般,举手投足间尽显默契,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包袱抖得满堂喝彩。这次合作让两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很快便决定成为固定搭档,一起在相声舞台上并肩作战。
那时的郭德纲看着日渐没落的相声行业,心中满是惋惜,他怀揣着一个宏大的梦想,想要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于谦,于谦一听,当即拍手叫好,对郭德纲的想法深表认同,并毫不犹豫地表示会全力支持他。
有了于谦的助力,郭德纲开始四处奔走,凭借自己在相声界积累的人脉,笼络了当时一些小有名气的相声演员,大家齐心协力,以剧场的形式成立了北京相声大会,这便是德云社的前身。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他们满腔热情,付出了诸多努力去弘扬相声文化,可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北京相声大会最终没能逃过落幕的命运,惨淡收场。
面对失败,郭德纲和于谦并没有气馁,反而凭借着对相声那份纯粹而坚定的热爱,再次鼓起勇气,创建了德云社。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这次他们更加谨慎小心,不仅注重演出质量,还通过收徒的方式,亲自培养相声人才,希望能为相声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相声接班人。
在两人的苦心经营下,德云社渐渐开始盈利,名声也越来越大,在相声界站稳了脚跟。郭德纲感念于谦一直以来的支持与付出,觉得于谦劳苦功高,便想着将德云社的股权赠予他,这在旁人看来,可是一份天大的好处,毕竟意味着能从中获取不少利益。然而,于谦却直接拒绝了,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我不要这些,只要让我能够继续站在舞台上说相声就行!” 于谦的这一选择,看似简单,实则饱含着他对相声最纯粹的热爱,不掺杂丝毫功利之心,也正是这份清醒与纯粹,让他在后来德云社的诸多纷争中,始终能保持独善其身。
德云社风雨不断,于谦独善其身
德云社创立之后,风波似乎从未停止过。郭德纲的弟子们接二连三地闹出各种负面新闻,给德云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先是长相帅气的张云雷,在小有名气之后,渐渐变得有些自负,在公开场合口不择言,说出一些谩骂记者的话,这一行为引起了外界的诸多不满,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了他,也让德云社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紧接着,曹云金在郭德纲生日当天,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选择离开德云社,并且还发布了一篇长达 6000 字的网络檄文,文中细数了对师父郭德纲的种种不满,言辞激烈,此事一经曝光,瞬间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郭德纲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艰难境地,这件事给他带来的伤害极大,以至于直到如今,他都不愿再提及此事。一时间,德云社变得风雨飘摇,其他徒弟们也人心惶惶,整个团队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而于谦在这场风波中,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智,未曾发表过任何公开言论。直到后来,他在公众平台直言 “永远不会离开德云社”,这句话犹如一颗定心丸,让德云社的众人慌乱的心安定了下来,同时也给足了郭德纲面子,向外界表明了自己相信郭德纲的人品,并不像曹云金所说的那般不堪。于谦这看似四两拨千斤的操作,巧妙地化解了部分危机,不仅让德云社平安渡过了这次难关,还意外地让德云社的名声比之前更大了一些。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件事刚过去没多久,郭德纲的其他徒弟又被爆出了家暴、出轨等负面消息,这无疑又给德云社带来了新的麻烦。郭德纲为了处理这些繁杂的事务,精力被分散,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声创作和表演上。好在岳云鹏这个徒弟还算争气,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大放异彩,让德云社在全国范围内又打响了名号。
岳云鹏的爆火,让郭德纲意识到徒弟们的品行远比专业能力更加重要,所以他对岳云鹏要求颇为严格。起初,岳云鹏谨遵师父教诲,潜心钻研相声技艺,在春晚上给观众们带来了多次欢声笑语,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然而,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岳云鹏似乎渐渐迷失了自我,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综艺和电影中,花在相声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相声水平也有所下滑,观众们对他的评价也一年不如一年,甚至还不时传出他要与德云社解约的消息,虽然消息真假难辨,但毕竟无风不起浪,这些传闻也给德云社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反观于谦,他的爱徒郭麒麟在娱乐圈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备受称赞。郭德纲让儿子拜于谦为师,看重的正是于谦的人品和处世智慧。郭麒麟在于谦的教导下,为人谦谦有礼,对待专业知识信手拈来,而且涉猎广泛,仿佛一本行走的知识宝库,与他合作过的人无一不对他称赞有加。郭麒麟不仅对外有礼有节,对内也深得德云社众人的喜爱,作为少班主,他不争不抢、不慕名利,行事风格无愧于心,看似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实则收获了众人的认可和尊重。
一路走来,于谦就如同一位有着大智慧的智者,在看似幽默诙谐的外表下,藏着的是大智若愚的处世之道。倘若当初他接受了郭德纲赠予的股权,那日后德云社的各种纷争,他恐怕也难以置身事外,必然会被迫卷入其中,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而如今的他,活得潇洒自在,如同闲云野鹤一般,心情愉悦时,便登上舞台说说相声,尽情享受表演的乐趣;若是想清净了,就躲在自己的马场里,与动物为伴,悠然自得,不用像郭德纲那样,被徒弟们的各种琐事搞得焦头烂额。于谦这般清醒、洒脱的生活状态,着实让人钦佩,也难怪众人会说他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来源:海棠娱乐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