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张洪忠:大模型应用,再当“跟跑者”没出路

上观新闻 · 前天 07:27
1.jpeg
2.png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媒业经历着一场剧烈的认知地震和本领淬炼。
“热情”与“迷茫”,是张洪忠教授对传媒人当下心态的描摹。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是国内高校中较早带领团队聚焦智能传播领域研究的学者。眼下,我国主流媒体在AI大模型应用层面呈现怎样的阶段性特征?主流媒体能否突破原有的路径依赖,避免重蹈“跟跑者”覆辙?如何借力新技术,重塑自身核心竞争力?
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时,张洪忠强调,信息流在哪里,主流媒体的传播阵地就应该在哪里。
3.jpeg
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受访者供图
覆盖372家媒体的调研有何发现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近期,您和您的团队对AI大模型在我国主流媒体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专项调研,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项研究的覆盖度有多大?从媒体和从业者两个维度看,得出了什么最新结论?
张洪忠:这是2024年10-11月完成的一项调研,样本覆盖了29个省级行政区的372家媒体。
研究显示,目前国内主流媒体已经将大模型技术应用在内容生产的全链条之中,技术的采纳程度比较高。在使用水平和工作绩效上,县级媒体、市州级媒体、省级媒体、中央级媒体呈现逐级递增的特点。
总体上,媒体从业者对大模型技术抱持积极的态度,技术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年龄、学历等都成为影响AI大模型使用的显著因素。简单说,年龄越小、学历越高,对AI大模型的使用意愿和工作绩效就越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纳度和接受度两“高”,与您近年来频繁与业界接触交流的感受一致吗?
张洪忠: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从2023年初开始,面向传媒领域做了一系列AI大模型的普及工作,包括讲座、培训、工作坊等。在这些场合,我们能感受到大家高涨的热情,不少机构媒体在积极尝试AI技术的应用,尤其今年DeepSeek爆火后,机构媒体整体上都在思考AI大模型的应用问题。其实在AI大模型出现之前,一些主流媒体已经开始探讨AI技术的应用,并取得一些实际的效果,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智媒体”理念、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播大脑”产品等。
大江大河里才能捕到大鱼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些先行案例是否印证了积极拥抱、热情尝试的必要性?主流媒体找准战略支点了吗?
张洪忠:没错,我始终认为,信息流在哪里,传播学就在哪里。对于主流媒体来说,信息流在哪里,传播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30年前社会最大的信息流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类报纸快速发展,和电视一起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信息流渠道。2000年以后,PC互联网逐渐占据了一部分信息份额。到2012年以后流量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成为整个社会最大的信息流。当前,我们正在进入AI互联网时代,基于AI大模型应用的互联网将成为社会的主要信息流。
媒体要有传播力影响力,就需要抓住信息流。抓住信息流如同捕鱼,在流量充沛的“大江大河”里才能捕到大鱼;在用户活跃度低的“小溪”里只能捉小鱼;如果困守“沙漠”,那就只能在想象中捕鱼——空有生产能力而无传播实效。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当最初的热情退却,哪些问题浮现出来?
张洪忠:这两年,我们和中国报业协会及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同行联合举办京师大模型媒体应用创新工作坊。媒体对大模型技术到底玩得多“转”?我们发现,多数机构仍局限在相对浅表的层面,比如把它作为内容生成的辅助手段。在体验一段时间后,很多人反映这个东西好像也就只能帮着画画图、剪剪视频,并且写的文字还需要人工来回修改;受限于幻觉,AI写出来的文字还不能直接使用。当感受与预期产生落差时,大家又陷入迷茫。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种迷茫,是媒体面临历次技术变革都会遇到的困境吗?
张洪忠:对。每一次面对技术变迁,媒体做的实际上是同一道选择题——停留在浅层的应用,还是深入到重构产业逻辑?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后者包括哪些判定的维度?
张洪忠:比如,是否找到对应的用户群体,用户规模是否有突破,产品应用能否穿透圈层,商业护城河是否耐受冲击,发展空间会不会被占领或压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不仅是一次关乎发展的机遇,更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挑战?
张洪忠:是的,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前所未有。对主流媒体而言,能不能有效把握这次变革、实现赋能转型,挑战恐怕远远大于机会。
不要把汽车零件嫁接在马车上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应对挑战,您的建议是什么?
张洪忠:汽车的出现取代了马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即使把汽车零件嫁接在马车上,它还是辆马车。
回顾传媒业的发展历程,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技术迭代,机构媒体虽然一直在表达“拥抱技术”,但始终没有扮演引领者的角色。PC互联网时代,聚合类平台的主导者是新浪、腾讯、网易、搜狐这些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小红书以及其他短视频平台,成为移动端聚合内容的先锋。这个过程中,媒体扮演的主要是内容供给的角色。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媒体没有出现引领性应用,原因是什么?
张洪忠:有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但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以为把汽车零件嫁接在马车上就可以跑过汽车的观念。新技术的迭代,不仅仅是用新技术对现有生产流程的改造,更是一个新的生产方式的创造。
这就好比给你同样的画笔,为什么画家画出来的是艺术品,普通人画的只是涂鸦?只有厘清这一根本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把握这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
4.jpeg
京师大模型媒体应用创新工作坊。受访者供图
“公寓”还是“酒店”,
取决于谁来“装修”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媒体应当思考,如何将“常人”的使用,转化为专业传播者的赋能工具?
张洪忠:关键在于两步走。第一,要具备把控技术逻辑的能力。自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ChatGPT,到2025年1月DeepSeek出圈引发全球关注,AI大模型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这些基座大模型,相当于为我们搭建了房子的框架,主流媒体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空间改造”,把它真正变成可以入住的“公寓”,或者“酒店”,打造行业级的传播产品。
第二,要将技术逻辑转化为传播产品的新形态,进而在新的信息生态中,培育出具有引领价值的传播应用。事实上,主流媒体对大模型的接入并非新鲜事。国内很多媒体两年前就开始接触文心一言、智谱清言、豆包等等,这些大模型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在调用不同模型API时,各家媒体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综合考量。
相较于自媒体或其他内容生产者,主流媒体拥有专业的内容库、垂直领域的知识图谱、强大的政策解读能力,完全可能抢占一些垂类应用的开发先机,以及创建专业的智能体矩阵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提升专业化“装修”的水平,让技术“为我所用”。
张洪忠:没错。在此基础上,依据技术发展的特性,对媒体的传统运行机制做出相应调整,也应当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题中之义。
旧的技术形态是否需要更新?部门架构如何重组?内部协作流程怎样优化?主流媒体还应具备前瞻性的视野,预判技术风险,研判技术演进的趋势。
牢牢把握手中的方向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人机协同的环境下,您认为主流媒体可以如何借力新技术,重塑自身核心竞争力?
张洪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AI大模型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虚假信息、版权、伦理等问题,这需要全球各界共同努力,进行跨学科协作。但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类使用的一种工具,在人机关系中,人始终是主动的。对传媒业来说,唯有保持清醒的工具认知与主动的价值锚定,才能确保在剧烈的变革中,牢牢把握手中的方向盘。
技术的每一次更迭,都大幅降低了信息生产与扩散门槛。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内容生产中,当机器成为全球信息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量时,主流媒体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公信力、权威性这些竞争优势,研究如何利用AI大模型技术,当好可靠信息的传播者,同时成为智能素养的普及者。
原标题:《张洪忠:大模型应用,再当“跟跑者”没出路》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刘璐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