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我是刑警》可以拍续集了,尘封39年的血案告破,半枚指纹成关键

随便侃侃而谈 · 前天 16:43
当《我是刑警》中秦川为追查“张克寒案”熬白了头时,山东淄博一群真实刑警正用39年时间,在泛黄的物证袋和指纹卡里书写更震撼的剧本——2025年3月19日,尘封39年的“1986·10·2女职工被害案”告破,嫌疑人张某落网。这场跨越三代人的追凶,没有影视剧的“八集破一案”节奏,却用物证室三次搬迁始终完好无损的保存物证的坚守、从指纹卡到DNA扩增技术的跃迁,诠释了什么是‘正义有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1.jpeg
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
博山区某单位的值班室里至今留着暗褐色痕迹,那是1986年10月2日深夜凝固的血泊。放民警冲进现场时,周某已经躺在血泊中没了气息,十平米的值班室里堆满生活杂物,勘查灯扫过,每个角落都扬起了灰尘。技术员跪在地上寻找了三个小时,才在门框边缘刮出半枚残缺的指纹,在搪瓷杯沿采集到了芝麻粒大小的血迹。
2.jpeg
此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39年前,刑侦技术落后,现场又没有目击者,淄博博山警方在狭小的值班室提取到的模糊指纹,就成了当时得唯一线索。这和《我是刑警》中的“丁丽母女被害案”如出一辙,当年民警动用了大量的人力排查对此指纹,可惜始终没有什么突破。
3.jpeg
《我是刑警》视频截图
时间长了,该案就成了悬案,但淄博民警始终没有放弃破案。博山分局刑事技术部门在39年间换了三次地方,但是当年的物证一直被完好无损的保存着。一任任民警像守护“时间胶囊”般,确保血迹样本不受环境侵蚀。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与《我是刑警》中叶茂生“证据比命重”的台词形成互文。
4.jpeg
《我是刑警》剧照
2025年,痕量DNA扩增技术获得突破,该技术灵敏度极高,可检测微量降解DNA,于是技术人员从当年案发现场采集到的微量血迹中提取到关键生物信息,通过数据库比对最终确定了杀人凶手就是博山区村民张某。
5.jpeg

确定凶手后,淄博市博山警方迅速组成专案组,调查确认张某的行踪,最终,张某被逮捕,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6.jpeg
此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间隔长达39年的悬案得以告破,值得我们庆祝,但我们更要感谢那些将物证保存的完好无损的技术员,感谢那些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破案的民警,正是因为他们,才让39年的冤魂得以安息。就像《我是刑警》的导演曾说过:“我们拍的不是案子,是案子背后的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