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顺市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以一场“司法救助 社会救助”联席会和一次暖心回访,生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通过跨部门协同发力、多维度精准帮扶,以法治力量托举困难群众的希望,以社会关怀织密民生保障网络,为司法救助工作注入更多温度与深度。
2月11日,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牵头召开“司法救助 社会救助”联席会,该县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局、乡村振兴局、人社局、妇联及沙子乡人民政府等7家单位齐聚一堂,围绕一起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的后续帮扶工作展开“会诊”。这场由检察机关牵头的跨部门会议,旨在通过信息互通、资源整合,为因案致困家庭构建“1 N”立体化救助网络。
“自去年启动综合帮扶以来,我们已为当事人落实低保兜底、医疗费用减免等5项政策,但其子女就学、家庭成员就业等问题仍需持续发力。” 承办检察官开场介绍。随即展开深度磋商,各单位立足职能现场接单,该县教育局为当事人子女落实学费减免政策;县妇联将当事人子女纳入“爱心妈妈”项目,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家访;县卫健局协调县域医院开通绿色就诊通道,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县人社局结合当事人技能特点,提供公益性岗位推荐和职业技能培训;县民政局将其纳入低保动态管理,县乡村振兴局将其列为重点监测户……短短两小时,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的3大类9项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这场“靶向施策”的联席会议,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救助措施“从案内到案外延伸,从物质到精神拓展”。
2月12日,安顺市人民检察院与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司法救助暖民心”主题党日活动,携手该县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带着米面粮油等慰问品,并带着联席会敲定的全套解决方案,走进司法救助案件当事人家中开展回访,与当事人促膝长谈。当了解到其因每天要接送年幼的小儿子上小学而无法就业时,教育局工作人员现场承诺为其小儿子安排可以住宿的学校。同时,参会工作人员现场为其提供多个就业选择,供其择优就业。
这场“带方案上门”的回访,不仅实现了帮扶措施从“纸面”到“地面”的跨越,更建立了“检察牵头、部门协同、属地跟进”的三级联动机制样本,以“现场办公”形式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司法救助的“后半篇文章”落地有声。
司法救助解决的是救急问题,而社会救助才能实现长效保障,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建立救助需求清单与部门资源清单的精准对接,推动司法救助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型升级。以司法救助小切口做好社会治理大文章的探索,不仅让人民群众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更见证了法治力量与民生温度的同频共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编辑 周强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