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26日报道,日本政府计划于今年夏天出台国家战略,旨在实现日本企业技术和品质管理方法更多地转化为国际标准,涵盖数字、人工智能(AI)以及量子技术等领域。日本政府将八大领域定位为“战略领域”并进行重点扶持,以期推动日本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报道称,知识产权战略本部计划6月召开会议确定“国际标准化战略”,部长由日本首相石破茂担任。该部将于近期向自民党提交方案,之后进入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
具体而言,除了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外,关键领域还包括环境与能源、防灾、移动出行、食品与农林水产业、生物经济以及信息通信。筛选重点领域之际考量的因素包括市场发展前景以及经济安全紧迫性。
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以及脱碳等环境技术这类新兴领域,目前尚未广泛确立国际标准。政府认为源自日本的标准被采用的可能性较大。各国都在大力推进制定前沿技术规则。
在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等领域掌握主导权,从经济安全角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防灾和移动出行等领域,日本企业可以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发挥独特优势。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机构认定。为了确保品质管理和兼容性,制定产品和零部件相关标准规格,这样的过程被称为“标准化”。
如果国际标准与本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相契合,则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政府在此次制定的国家战略中提出,在解决全球性课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强调的姿态是,在前沿领域以及应对国际课题方面,从规则制定阶段就深度参与。
为了增加源自日本的国际标准,政府将以八大重点领域为核心,完善扶持政策机制。
日本计划向海外大学和国际机构增派人员,推动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建立人才数据库,及时掌握现有人才情况。日本还会更多地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包括主办国际标准相关国际会议等。
围绕重要技术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各国和地区在竞相争夺主导权。
然而,据负责处理日本工业标准(JIS)等事务的日本规格协会(JSA)介绍,近年日本向ISO和IEC提交的方案数量呈减少趋势。日本或将在规则制定方面落后于其他主要国家,政府和经济界等都对此深感危机。
要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推进标准化的国内机构也至关重要。
日本质量保证机构(JQA)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内认证机构之一,其人员规模约为1000人。而瑞士的SGS、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等人员规模为近10万人,日本认证机构相形见绌。
也有企业指出,难以维持和确保专业人才,推动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和方法。
美国于2023年出台相关战略,提出“确定关键和新兴技术,包括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在内,从强化创新基础和技术保护两个方面加强经济安全保障”。欧盟于2022年出台相关战略。
自民党一直以来强调有必要制定国家战略。该党知识产权战略调查会近期将与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交流意见。自民党认真听取经济界意见,制定战略时予以采纳相关意见。
“日本一方面强调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直属于遵守规则的一方,而非制定规则的一方,”担任调查会会长的前经济安全保障相小林鹰之指出,“日本一直以来被人调侃技术胜利但经商失败。”
关于制定战略的意义,他表示:“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意识,有必要展现出国家的坚定决心。”
为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政府曾于2006年制定“国际标准综合战略”。但战略没有充分制定具体政策目标,存在难以检验成果等问题。日本政府吸取经验教训,此次制定新的国家战略之际,力争设定更加明确的目标。
知识产权战略本部2024年5月成立工作小组,推动起草国家战略。小组成员由产业界和学术界有识之士等人组成,他们共商具体内容积极建言献策。(编译/马晓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