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水有多少面?她是隐藏在“利万物而不争”的古老智慧,展现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要害!她是命脉,润泽塞上让干涸土地从此生机勃勃;她是血脉,聚合点滴让现代产业迸发澎湃动力;她是根脉,江河奔流让璀璨文化薪火相传。今日起,自治区水利厅开设“Get水的N多面”,展示新时代宁夏水利乘改革创新之东风,“塞上江南”发生的精彩蝶变系列故事。本期,请让小编跟您一起感受——我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②
上期,我们了解了宁夏为什么要举全区之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达成的目标、取得的一些成效。
本期,我们接着了解在改革创新、技术革新、载体建设、宣传教育方面还取得了不少突出成效。
PART 01
在改革创新方面
实施用水权改革,将用水权确权到最适宜计量单元,农业应确尽确、工业全面覆盖,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四川阿坝州完成全国首例跨省水权交易。
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四水四定”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划定城、地、人、产用水总量强度控制线,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约束。
2024年7月25日,获批全国唯一水预算管理省域试点,探索推行水预算管理。
PART 02
在节水技术发展方面
融合水肥一体化、测控一体化、现代信息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以滴管、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智能风光互补节灌技术出口中东国家,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亮相卡塔尔世界杯。
智能风光互补
节灌技术设备
积极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等节水技术,新建热电厂生产用水基本采用城市中水,新建火电厂采用空冷技术,宁东煤化工园区建成废水“近零排放”园区,苏银产业园实现“污水100%截流、中水100%回用”。
在高校院校、行政中心、居民小区等用水单元,试点应用分布式污水雨水处理中水回用一体化技术,年新增污水就地利用量50万立方米以上。
运用“互联网+城乡供水”技术实现农村供水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监测、计量、缴费、运维全过程信息化控制,管网漏损率由25%以上降低到15%左右。
PART 03
在载体建设方面
全面开展各类载体节水达标建设
五个地级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
64%的县(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建成3个节水型工业园区
重点用水行业90%规上企业建成节水型企业
93%公共机构、54.5%高校建成节水型单位
盐环定和红寺堡两个扬水灌区、自治区政府机关等10家单位、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水效领跑者
石嘴山市、中卫市、盐池县列为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
银川市、固原市入选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
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入选全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园区
银川市、吴忠市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吴忠市、中宁县入选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
利通区入选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
PART 04
在开展宣传教育方面
每年以“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等为节点,多种形式开展节水宣传。
2014以来,先后开展幼儿园“节约用水主题周”、中小学“节约水资源、保护生命线、共筑中国梦”、青少年“保护中华母亲河、建设美丽新宁夏”宣传教育活动,覆盖青少年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举办知识大赛、演讲比赛、绘画比赛、家庭竞赛、志愿服务、“节水大使”“节水小卫士”评选等系列活动,赋能全社会节水。
2024年举办宁夏联合行动系列活动,各类媒体累计发布宁夏“四水四定”宣传报道8900篇、浏览(点击)量突破6.33亿人次。
宁夏“节水经”入选央视《治水记》。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广大读者朋友们,请你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吧!
原标题:《【Get水的N多面】我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②》
阅读原文
来源:宁夏水利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