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风生水起逐浪高 砥砺奋进正当时 | 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天眼新闻 · 2025-2-19 08:31:24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翻开七星关区202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项目建设提速显效、产业发展遍地开花、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份份稳健的答卷,见证了七星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2024年,七星关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鼓足干劲抓项目、扩投资、育产业、惠民生、保稳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1.png
七星关城区一览
坚持绿色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密林,照射在铺满落叶的大地,七星关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渐渐苏醒。
和三五好友相约丛林穿越,与群山来一场力量交锋;与家人来一次星空露营,在绿意中赏星河皓月;跟随文旅脚步品天麻盛宴,倾听林木的浅浅私语……
让“好风景”和“绿经济”比翼齐飞,使高质量发展的路越走越宽、越行越畅,七星关区足音铿锵。
2.jpeg
七星关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
近年来,七星关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发挥资源禀赋,采取“林下种、林边产、林间游”的立体式、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天麻、七彩山鸡等种植养殖业壮大。开发森林康养、森林游憩、森林避暑等生态旅游业,打造吞天井、雷音殿、落花溪等景点,设置真人野外CS基地、丛林穿越、儿童乐园等项目,挖掘药膳、松子等特色产品,推动三产融合,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七星关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模式,映照着七星关区发展思路的时代之变。
七星关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充沛的林地资源在为群众提供优质生活环境的同时,山多地少的地理环境也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在保护好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
突破瓶颈,勇闯新路。七星关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并积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和优化升级,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茶品牌”。
绿色在延伸,希望在升腾。三产融合的强劲势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释放,“种”出农闲时光、“办”出加工厂、“建”起山野美宿、“乐”享乡村生活成为群众的常态,乡村振兴万象新。
坚持人力资源开发 托起群众幸福
1月25日上午,由广州南站开往毕节的D1808次返乡专列缓缓驶出站台,400名毕节籍在穗务工人员踏上归乡之旅。
同一时间,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的工人顾光继正加足马力为手中的手办喷漆,在她看来,“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老小,减少后顾之忧。”
不同选择,不同视角,同一个答案——家是小小国,就业系万家。
3.jpeg
近年来,七星关区以“外输内拓”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抓好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以高质量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外输转移就业——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加强与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省份协作,通过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最大限度帮助有意愿外出务工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内拓保民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扩岗稳岗,同步开设劳务合作社、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就业帮扶车间、零工市场、就业服务驿站等平台,“一站式”解决零工群体就业难问题。
技能促就业——推行“培训+就业”模式,按照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确定培训工种,围绕电工、焊工、叉车等紧缺工种开展订单班培训,全面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匹配。
创业带就业——强化青年创新创业支持,通过实施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扶持政策,扶持群众返乡创业,激发群众自主创业热情。
暖风吹起处,成果丰硕时。如今的七星关区,夯实民生之基,满足人民之需,就业之路正迎着春风,一路向前。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发展活力
初春时节,黔西北大地处处升腾发展的热浪。
走进朱昌镇双堰社区的“数字小院”,可实时动态监测的数字大屏上清晰可见社区道路、农家院落、种植基地等场景,科技感十足。
“自从有了‘数字小院’,我们对建设田园综合体越来越有底气。”双堰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孙正说,“数字小院”是一个集产业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在致公党中央牵线搭桥下,社区建成跑山鸡养殖基地,注册了“乌蒙玄凤”品牌,打造了全程可视化智能养殖系统和网络销售系统。
近年来,致公党中央在双堰社区建设标准化乡村卫生室、健身广场、智慧养殖基地等项目。同时,打造学生心理护航中心、智慧学堂、国学学堂、科技学堂,并打造“中国致公·广州天河共建朱昌镇乡村振兴数字中心”“中国致公·广州天河共建朱昌镇乌蒙玄凤智慧养殖园区”等,打造全民共享的基础设施。
4.png
摊制茶青
凝聚创新之能,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牵头引领下,全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不断建立健全参与七星关区建设的帮扶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互派干部挂职机制等,为七星关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加持”下,七星关区创新招大引强、优化营商环境等机制,打造“贵人服务·毕须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警务两会”机制建设,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包案督访和带案下访制度等,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体制机制创新带来山乡巨变,促进七星关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也为群众生活带来“智慧”改变。
坚持“四新”“四化” 筑牢发展支撑
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致福光谷光创服务中心实验室,一盏盏五光十色的新能源电灯,将展厅点缀得光彩夺目,一场光与电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打造光电子产业集群,不仅对七星关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带动经济突破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光创服务中心主任何启鹏说,该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促进光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应用。目前,该中心已与6家企业形成LED芯片分选、LED灯丝封装、检测认证、健康照明等光电产业链条。
下好“先手棋”,方能打好“主动仗”。聚力推进“四新”“四化”,重构七星关区发展新坐标。
5.jpeg
采收刺梨
聚力农业发展,点燃特色产业“强引擎”——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毕节刺梨、毕节椪柑、毕节白萝卜、毕节白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批绿色健康、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远销国内外。
立足新定位,发挥新优势,工业转型蹄疾步稳——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布局,优化招商“组合拳”,引进越秀集团、新希望集团、广药集团等优强企业入驻,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集群扩规提质,让传统产业“老树开花”,新兴产业生机勃发,专精特新奋力攀“高”。
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文旅之力点亮“诗和远方”——打造红色文旅品牌体系,开展红色文旅多彩活动,大力推进文旅、农旅融合,培育壮大刺梨原液、田坎药焗鸡、太极古茶等特色名优旅游商品,持续提升服务品质,锻造多元旅游竞争优势。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优化城镇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品质,实现“颜值”“气质”双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又宜游的生态家园。
放眼未来,坚韧不拔、活力无限的七星关区将按下项目“快进键”,打出落实“组合拳”,跑出推进“加速度”,向着更高目标再次出发,创造新的精彩。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文/李金苗 图/陈曦 郑林华
一审:王云
二审:梁慧颖
三审:王韵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