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港股市场遭遇重挫,恒生指数跌超2%,而李嘉诚旗下长和系企业更成为焦点——长实集团单日跌幅超6%,长和11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323亿港元。这场股价地震的背后,是长和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财团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的交易引发的舆论风暴。从官方批评到公众质疑,这场“商业决策”与“国家利益”的碰撞,正在重塑市场对香港老牌财团的信心。
股价暴跌:长和系市值蒸发超300亿港元
- 港股普跌,长和系领衔跳水:
恒生指数跌超2%,长实集团(跌6.39%)、长和(跌3.9%)、和黄医药(跌6.78%)领跌市场。长和市值在11天内缩水323.6亿港元,总市值跌至1651亿港元。
- A股同步承压:沪指失守3400点,创业板指跌1.7%,超4300只个股下跌,市场情绪低迷。
<hr>风暴中心:巴拿马港口交易引爆舆论
- 交易细节:长和将分布于23国的43个港口(含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交易总额228亿美元。
- 官方与公众强烈反弹:
- 港澳办转载评论:直指交易“见利忘义”“漠视国家利益”,呼吁企业“三思立场”。
- 梁振英发问:“商人有没有祖国?”质疑部分港商“在商言商”思维。
- 外交部回应:反对“经济胁迫”,但未证实调查传闻。
- 港府表态:特首李家超强调交易须合法合规,并要求保障香港企业海外公平待遇。
<hr>业绩疲软:地产与港口业务双重压力
- 长和2024年财报:
- 总收入微增3%至4766亿港元,净利润却大跌27%至170亿港元。
- 港口业务逆势增长11%,但难掩整体盈利下滑压力。
- 长实集团困境:
- 和黄医药分化:
- 总收入下降25%,但肿瘤药物销售额激增134%,成唯一亮点。
<hr>战略收缩与信任危机
- 取消业绩会引猜测:
长和、长实罕见取消年度业绩记者会,仅提供线上报告且不开放提问,被解读为回避舆论压力。
- 短期利好变利空:
交易公布后长和股价曾连涨两日,但舆论发酵后迅速回调,凸显市场对“政治风险”的敏感。
<hr>深层影响:跨国企业的“红线”之困
- 地缘政治风险升级:
此次交易争议揭示,中资企业海外资产处置需平衡商业逻辑与国家战略,稍有不慎即触发舆论“雷区”。
- 投资者信心受挫:
公众对“国家利益”议题的高度关注,或迫使长和系未来更审慎处理重大交易,甚至调整全球资产布局。
- 港商角色再审视:
梁振英的发问折射出香港商界在“国际化”与“国家认同”间的长期张力,企业社会责任被赋予新内涵。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