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益”点微光 有爱无“碍”无障

MerleRing · 2025-2-25 16:47:59
1.jpeg

2.jpeg

图为发布会现场——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
2月20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与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于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联合举行“‘益’点微光 有爱无‘碍’”无障碍环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新闻发布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通报全市检察机关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通报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情况,会上发布了《北京市检察机关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3.png

4.jpeg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北京市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公益诉讼
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案工作情况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该法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监督管理的兜底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
北京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部署,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办案力度,持续做实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为推进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精细化”
全市检察机关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公益诉讼监督活动,“以点牵线、以线织面”实现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链条、多场景监督。2022年至2024年间,共立案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案件181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64份,督促履职整改问题点位500余处。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让设施建设无障碍。聚焦无障碍通行,从细微处入手助力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出行方便。石景山院、顺义院等针对经营性公共停车场无障碍停车位数量不达标、设置不规范等问题集中开展办案,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完成整改70余处。朝阳院、怀柔院针对辖区内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周边道路缺少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问题,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升级改造点位13处。北京铁检院针对高铁站点无障碍设施不符合相关标准问题,通过办案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人履行改造责任。
二是打破“数字壁垒”,让信息交流无障碍。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获取、利用信息的权利,积极探索无障碍信息交流公益诉讼办案。大兴院在履职中发现,某集成全区24家医疗机构的掌上就医服务APP缺少无障碍功能,给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使用造成不便,通过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职,现已形成APP无障碍改造方案。
三是关注民生所需,让社会服务无障碍。关注重点场所,摸排医疗机构、商场超市、公园景区等重点场所无障碍建设情况,助推规范化建设。朝阳院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优化药品经营场所无障碍环境,打造无障碍购药“样板间”,推动药品生产经营者开展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平谷院针对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无障碍卫生间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切实整改。顺义院在督促相关行政机关落实医疗机构无障碍评估改进方案外,探索开展事前事中预防性工作,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环节的前端治理。

数字赋能监督,驱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办案“高质效”
全市检察机关以数字思维理念变革指导数字检察实践创新,依托大数据分析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排查,以数字检察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智能线索发现分析研判平台功能,挖掘高质量案件线索。全市检察机关通过该平台,发现48件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占全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31.4%,其中立案41件,成案率达85.4%,实现数字检察赋能高质效办案。丰台院通过该平台发现辖区内部分公交站点无障碍设施缺失问题,提出建用模型精准定位排查同类问题的思路,助力高质效办案。积极建用模型,提升监督成效。怀柔院建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全面排查将监督办案的问题范围从无障碍设施管护不规范拓展至无障碍设施新建新增不规范,通过模型已立案10件,制发检察建议5份。

聚合各方力量,绘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保护“同心圆”
全市检察机关强化联动履职,凝聚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保护合力。深化多方协同合作,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联席会议等机制;借智借力,发挥残疾人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外脑”力量,充分挖掘其线索发现、专业支撑潜力。
顺义院针对“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问题,加强与区残联、区老龄委等协作配合,邀请残疾人代表参加整改验收,借助“益心为公”志愿者、相关行业专家等“外脑”优势,提升精准监督水平。朝阳院与区残联共建朝阳区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制定《协同推进朝阳区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建设工作机制》,规范办案衔接程序。海淀院深化与区残联协作配合,制定《关于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的协作意见》,积极构建“残联+检察”工作机制,深化对口联系、信息通报、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理论研究与宣传联动等工作,广泛凝聚保护合力。

积极开展宣传,拓展公益诉讼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传播带”
全市检察机关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多维立体宣传矩阵,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法规、工作理念及办案成效,讲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故事,全市各院先后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普法宣传40余次,推动形成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环境的良好局面。
北京铁检院携手市残联召开“点亮阅读障碍者心中之光”主题座谈会,邀请多家互联网企业深入交流,进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从“铁路”向“网络”延伸的探索。朝阳院、石景山院、顺义院、怀柔院等结合办案情况,在国际助残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线上宣传,传递检察公益诉讼让爱无“碍”的办案成效。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推进
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情况
一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将其作为强化民生服务保障的具体举措,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有力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和儿童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成员共享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此过程中,市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积极协调推进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各区及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会同社会各界不断为城市治理提温,为群众出行除障;全市检察机关也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推进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一,围绕中心工作,实现跨越发展。无障碍的核心理念是“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2019年,北京市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重点领域无障碍环境建设,整治整改点位36.6万个。专项行动后,北京市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为抓手,推动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各项机制,构建无障碍环境建设治理新格局,推动无障碍工作行稳致远。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核心区控规专项行动、城市更新、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全局性工作中;大兴国际机场、汇爱大厦获评全国首届无障碍环境认证三星级(最高级)认证。
第二,聚焦百姓需求,强化服务保障。在交通出行领域,城区无障碍公交车已达1.2万辆,占比超过85%;地铁站出入口实现无障碍设施位置示意图和无障碍服务电话全覆盖;升级改造1000余处盲人音响信号灯。在政务服务领域,481个政务服务大厅和72个政府网站完成无障碍改造提升;“北京通”APP等移动端政务服务应用小程序无障碍功能投入使用。在文化休闲领域,故宫、天坛公园、北海公园、颐和园、首都博物馆等场所推出手语导览地图,孔庙、国子监等文博单位积极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在社会服务领域,基础电信企业自营门厅爱心专席100%全覆盖;公园、旅游景区和商超等公共场所优化轮椅配租服务;为2.6万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重度肢体残疾人乘坐无障碍出租车提供补贴,为视力及听力残疾人提供导医服务。全市无障碍环境更加温暖有爱。
第三,拓展参与渠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制定《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监督工作办法》,2000余名专业无障碍监督员活跃在一线,各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发声,以体验查问题、以监督促整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等多方资源积极建言献策,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市级相关部门以及各区认真落实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推广无障碍理念,无障碍纳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正在成为社会共识。
来自中央、市属多家主流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同时,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残疾人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受邀观摩。
5.jpeg

6.jpeg

图为新闻媒体围绕发布会主题及关注的问题进行现场提问


发布会后,媒体记者和观摩嘉宾一同参观了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听取了工作人员对康复训练、就业实训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并参观了残疾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和手工艺品展览。通过实地体验和交流,大家对残疾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需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效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生命之树”的建筑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围绕进一步汇聚扶残助残力量纷纷建言献策。


7.jpeg

8.jpeg

9.jpeg

10.jpeg

11.jpeg

12.jpeg

图为参观现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