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大闹白宫后,泽连斯基飞往伦敦,欧洲开始下场,普京目光转向中国

北大王勇教授 · 2025-3-2 18:53:56
俄乌冲突进入第4个年头,局势在今年2月底迎来戏剧性转折。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的会面以激烈争吵收场,随后转战伦敦寻求欧洲支持,而普京则在关键时刻将目光投向中国。那么,泽连斯基的“白宫受辱”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乌克兰的未来又有怎样的可能性?
2月28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会面本应是争取军援的关键机会,却演变成一场公开骂战。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不懂感恩”,副总统万斯更称其“手中无牌”,双方争论焦点集中在美方提出的“矿产协议”——要求乌克兰以转让一半矿产为条件换取债务减免。尽管乌方急需援助,但协议中的“天价条款”与美方强硬态度令泽连斯基难以接受。最终,这场会谈不欢而散,按照白宫方面披露,乌克兰团队连准备好的午餐都未动一口。
1.png

有分析认为,这场冲突暴露了美乌矛盾的深层裂痕。特朗普政府将乌克兰视为“负担”,试图以“交易逻辑”重塑关系,而泽连斯基仍寄望于传统盟友的“道义支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的比喻直白揭示了美方态度:泽连斯基像“纠缠过去的前女友”,执着于追究美国过往承诺,而非“推动关系向前”。更严峻的是,美国共和党内部出现要求泽连斯基“辞职换人”的声音,显示乌方在华盛顿的信任已濒临瓦解。
当然,被逐出白宫后的泽连斯基并没有“自暴自弃”,转身就来到了伦敦。3月1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与泽连斯基会晤,宣布提供22.6亿英镑贷款用于强化乌克兰国防,并以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偿还。
毫无疑问,此举既是对美国的“补位”,也延续了英国援乌抗俄的一贯立场。斯塔默强调“英国始终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并计划在次日欧洲领导人峰会上推动对乌支持。与此同时,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提出“欧洲主权独立三点计划”,呼吁欧盟摆脱对美依赖,发展自主防务与技术体系,直言“特朗普正在抛弃乌克兰”。
2.png

不过,欧洲的积极姿态看似为泽连斯基注入强心剂,但实际效果存疑——英国贷款规模远不及乌方需求,而欧盟内部对援乌分歧仍存,德国等国尚未明确加大投入。因此,欧洲能否独立补上这个空缺,还得看后续具体的行动。
与此同时,普京的目光正在转向中国。2月28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抵达北京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行程显然是受到普京的委托。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中,绍伊古再一次强调了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他表示,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高度”,明确俄方不会因美俄关系缓和而动摇对华战略协作。此举直接回应了外界对美俄“联俄制华”的猜测,也凸显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加深。
3.png

事实上,普京决策的现实考量不难理解,美国虽释放缓和信号,但其政策反复性令俄方警惕;欧洲援乌力度有限,难以改变战场平衡;而中国作为“稳定变量”,既能提供经济支撑,又能在外交层面缓冲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也多次呼吁中国斡旋,希望借中方影响力推动俄撤军,而中方的立场则一以贯之:劝和促谈,拒绝选边站队。
至于未来局势,目前来看,白宫争吵后,乌克兰面临三重选择:其一,深化依赖欧洲,但欧盟军援能力有限,且内部团结度不足;其二,对美妥协,接受屈辱条款换取支持,但可能丧失主权;其三,寻找“第三条道路”,如争取中国等新兴力量调停。无论选择哪条路,泽连斯基的困境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当意识形态对抗让位于现实利益计算,乌克兰的“棋子”属性愈发明显。
4.png

总的来说,这场外交博弈不仅牵动俄乌战局,更折射出大国关系的微妙变化:当美国逐渐抽身,欧洲试图填补空缺,变化之中,中国倒成为罕见的“稳定极”。对俄,中方在战略协作中保持适度距离,避免卷入军事对抗;对乌,坚持中立劝和,拒绝被拖入阵营对抗;对美欧,则务实推进合作,不因俄乌问题牺牲全局关系。这种平衡策略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为冲突降温保留了空间。当美俄欧纠缠于短期博弈时,中国更关注长远格局——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或许正从这场危机中加速浮现。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