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运动员该不该做网红?从谷爱凌到王楚钦的破圈之辩​

奔跑中的王山楂 · 4 小时前
东京奥运会跳水台上,14 岁的全红婵以 "水花消失术" 惊艳世界,赛后一条 "想赚钱给妈妈治病" 的采访让她一夜爆红。三年过去,这位 "天才少女" 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商业活动中,微博粉丝突破 1200 万 —— 当运动员的赛场成绩与社交媒体粉丝数、商业代言费形成微妙关联,"运动员该不该做网红" 的争议从未停歇。从谷爱凌的 "顶流传说" 到王楚钦的 "饭圈式应援",这场关于职业边界的讨论,正折射出体育与流量时代的深度碰撞。
1.png

一、当金牌选手变身 "流量担当":破圈背后的体育新生态

2022 年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在 U 型池夺冠后 24 小时内,微博粉丝暴涨 300 万,商业代言突破 20 个,成为首个单条小红书笔记报价超 200 万的运动员。她的日常 vlog 里,滑雪训练与时尚大片无缝切换,"青蛙公主" 的人设覆盖体育、时尚、教育多个领域。这种现象级破圈并非个例:国乒选手王楚钦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搭档孙颖莎斩获混双金牌后,抖音粉丝月增 500 万,其 "怼脸生图"" 训练花絮 "等短视频播放量破亿;UFC 冠军张伟丽在八角笼外开设格斗教学账号,用" 女性力量 ""职场抗压" 等话题吸引 300 万职场女性粉丝,每条励志视频点赞超 50 万。
体育产业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运动员商业价值排行榜前 20 名中,70% 的选手拥有千万级社交媒体粉丝,"网红属性" 已成为品牌选择代言人的重要指标。这种转变本质上是体育传播的迭代:当传统赛事直播收视率下滑 30%,Z 世代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接触体育,运动员的日常分享、个性表达,正在成为新的 "流量入口"。正如谷爱凌在采访中所说:"我不仅是运动员,更是一个能让年轻人爱上运动的媒介。"
2.png

二、争议声中的双面镜:流量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支持者认为,运动员的 "网红化" 是体育破圈的必经之路。全红婵参与《奔跑吧》综艺,让跳水运动的百度搜索量激增 400%,无数家长带孩子报名跳水培训班;王楚钦的粉丝后援会组织 "国球进校园" 公益活动,在 100 所中小学捐赠乒乓球台;张伟丽的格斗科普视频,让女性参与搏击运动的比例提升 25%。这些案例证明,当运动员从 "赛场符号" 变为 "立体偶像",他们能突破体育圈层,让更多人关注运动本身。
但反对者担忧,过度追求流量会异化体育精神。某省队教练透露,近年年轻选手申请 "网红孵化" 的案例增长 60%,部分人将训练时间用于拍摄短视频,导致成绩下滑。2024 年某游泳世锦赛冠军因频繁参加商业活动,体能储备不足,在巴黎奥运会首轮淘汰;国乒曾出台 "限娱令",规定队员商业活动需经协会审批,正是对 "流量至上" 的警惕。正如资深体育评论员杨毅所言:"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是赛场成绩,偏离主业的网红化,终将是无源之水。"
3.png

三、破局之道:在职业边界中寻找动态平衡

争议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 "运动员网红" 的角色边界。美国游泳名将莱德基在保持奥运冠军状态的同时,运营个人公益账号推广青少年游泳;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张本智和的母亲担任经纪人,严格把控商业活动不超过训练时间的 10%;中国乒协对王楚钦的规划更具代表性:允许其参与符合 "国乒正能量" 定位的传播活动,但每月商业行程不得超过 3 天,社交媒体内容需经团队审核。
这种 "专业团队 + 制度规范" 的模式,正在探索一条可持续路径。当运动员的网红属性服务于职业发展 —— 比如通过流量反哺训练(谷爱凌用商业收入组建专属科研团队)、通过个人 IP 推广项目(张伟丽的 "女性格斗" 话题打破性别偏见),而非单纯追逐流量变现,体育与网红的融合才能产生正向价值。正如国际奥委会品牌营销总监所说:"顶级运动员本就是天然的超级 IP,关键是如何在商业价值与体育纯粹性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
4.png

四、未来已来:重新定义 "运动员影响力"

在社交媒体渗透率超 80% 的今天,"非网红化" 的运动员反而成为少数。全红婵的家乡建起 "网红跳水基地",王楚钦的粉丝用 AI 技术制作训练复盘视频,张伟丽的格斗课程在 Keep 平台销量破万 —— 这些现象表明,运动员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奖牌本身,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
或许,我们不该纠结于 "该不该做网红",而应思考 "如何做好网红运动员"。当谷爱凌在斯坦福课堂分享体育哲学,当王楚钦在直播中讲解乒乓球战术,当张伟丽在访谈中探讨女性成长,他们正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运动员网红,从不是流量的附庸,而是体育精神的传播者、青少年的引路人。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体育与大众对话的最佳媒介。
站在体育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运动员的 "网红化" 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当聚光灯照亮赛场内外,那些在流量浪潮中坚守初心的运动员,终将在职业边界的探索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体育传奇。毕竟,真正的偶像力量,从来不是数据榜单上的粉丝数,而是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生活中传递的正向价值。
5.pn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