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12亿美元打水漂!与15式轻坦并列的美国M10,量产在即却要废弃?

军武次位面 · 7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M10项目花费十多年时间,已经投入11.4亿美元,甚至都开始低速量产的情况下,美国陆军部长丹·德里斯科尔在1日的五角大楼圆桌会议上,宣布结束这个项目,原因是“车辆成本太高,不符合预期用途”。
1.jpeg

▲M10是个非常离谱的项目
作为一度和中国15式轻坦并称双雄的美军新一代M10,在问世起一直问题不断,其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也堪称美军近些年军事研发项目的典型。在2010年之前,中美都意识到了信息化潮流对现代坦克的冲击,恰好这时两国的轻型坦克已经过时,于是都萌生了,发展新一代信息化轻坦的想法,这就是后来的15式和M10。不过,国内对轻坦的需求,一直都是在高原和沼泽、河流等,主战坦克难以涉足的区域作战,发展理念非常清晰,又有国产三代主战坦克奠定的技术,所以15式很快就量产交付。
2.jpeg

▲地形适应能力强是15式轻坦的关键性能
2019年阅兵中,搭载105毫米主炮,最大战斗全重约35吨的15式轻坦,正式出现在外界视线里。从技术上来看,其仍然延续了国内“技术激进、路线保守”的思路——整体布局很常规,但搭载的两级涡轮增压系统、全数字信息化作战单元,却赋予了强大的战斗力。该坦克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抗线”重装备,而是凭借机动在前线游走,充当地面信息触角和火力支援平台,也就是“打得过它的找不到它,找得到它的又打不过它”。从俄乌战争的经验来看,15式轻坦也对无人机的威胁估计不足,但信息化和轻量化设计,却让其成为这股潮流下表现最好的坦克平台。
3.jpeg

▲机动是15式轻坦的生命
美国陆军的核心需求是全球部署,对高原和沼泽作战没什么兴趣,所以M10一开始是作为空降装备研发,计划由C-130负责运输,C-17A则可以搭载两台。基于上一代“谢里登”以18吨体重服役数十年的经历,美军原本以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重量限制很快就和苛刻的技术发生冲突,以至于通用动力的样车就已经达到35吨,是“谢里登”的两倍。美国陆军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折腾了几年,将主炮从120毫米换成105毫米,甚至空降要求也放弃后,得到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结果——战斗全重进一步增长到42吨。
4.jpeg

▲15式轻坦倒是很早就明确搭载105毫米主炮
赶在2022年正式授予合同的当口,美国陆军内部爆发了激烈冲突,一派认为M10项目量产在即,一旦放弃就意味着近12亿美元前期投入打水漂,轻型坦克的需求更是难以解决。另一派则认为,放弃近12亿美元固然可惜,但相比于后期支付的170亿美元采购费用,依然是个小数字,并且已经排上日程的M1A3,可以取代M10服役。经过数月争吵后,美国陆军作出了最差的决定——先是在2022年授权量产,等到通用动力开始交付,才“恍然意识到42吨超过了作战体系承受重量”,予以取消。这意味着在研发投入被浪费之余,还要向通用动力赔一大笔钱,已经生产的车体(单价高达1395万美元)则沦为废铁。
5.jpeg

▲M10性能不佳,花钱是真不少
纵观整个M10项目,丝毫感觉不到美国陆军作为买家,对项目发展有什么清晰的规划,一开始就堪称离谱的要求,与后面一再变化的需求,搞得通用动力无所适从。M10战斗全重涨到42吨,确实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但全程项目管理水平低到发指,才是最关键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说,现在被美国陆军寄予厚望的M1A3,未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还真不好说。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