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永远定格在2025年的春天,他让整个村庄读懂了——有些爱,比生命更长久。
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塘坡岭村村民何小平,以令人动容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最后馈赠——他捐献的器官,成功点亮了6位病患的希望之光。作为曾受社会关爱的普通农民,他和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感恩与奉献的真谛,这也是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的“回礼”。
离世的他已为6人带来新生
4月15日,桂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来到阳朔县金宝乡塘坡岭村,与何小平的妻子莫桂香沟通器官捐献后续事宜。自丈夫离世后,莫桂香始终牵挂着受捐者情况,“虽然他不在了,但他的器官还在替他活着,还帮别人脱离了病痛的苦海。”这成为支撑她走出悲痛的重要力量。
2024年10月,何小平被诊断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右侧多发急性脑梗塞。虽经桂林市人民医院和阳朔县人民医院积极治疗后有所好转,但今年3月18日,病情急转直下,最终于3月23日在桂林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不幸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莫桂香含泪签下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将何小平所有可用器官捐出。
何小平捐献的两个肾脏、肺脏、肝脏以及角膜,分别帮助6位患者重获新生。这份沉甸甸的生命礼物,让莫桂香既欣慰又悲痛:“看到实实在在帮助了6个人,眼泪突然就出来了……要是丈夫知道,一定会很开心。”
从“本能拒绝”到“生命接力”
据莫桂香回忆,最初得知器官捐献提议时,她因传统观念本能拒绝。但何小平哥哥姐姐的劝说,以及丈夫平日里 “受了别人的帮助一定要懂得感恩” 的叮嘱,逐渐动摇了她的想法。特别是医院宣告治疗无望后,“发挥奉献精神,帮助更多人” 的念头最终占据上风,她的内心逐渐柔软……
3月23日,莫桂香带着女儿与何小平见了最后一面,并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这份凝聚着全家人心意的决定,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崇高礼赞。
脱贫不忘党恩,奉献传递大爱
经了解,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何小平要照顾年迈患病的岳父、肢体残疾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女儿。政府危房改造工程让他们告别危房,大病医疗报销政策减轻了丈夫治疗负担,公益性岗位补贴和低保金保障了家庭基本生活。
“我们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莫桂香表示,这份感恩之情,成为他们最终选择器官捐献的重要原因。
何小平一家脱贫后不忘回馈社会,生命最后时刻选择捐献器官挽救他人,生动诠释了“脱贫不忘党恩、奉献传递大爱”的高尚品格。从受助到助人的转变,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榜样,更是乡村振兴中最珍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 | 张珊珊
编辑 | 顾若彤
资料来源 | 桂林市红十字会
原标题:《生前获帮扶 身后献大爱:桂林阳朔男子捐献器官回馈社会》
阅读原文
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