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李煜谈攻防之道:从《我是刑警》主角秦川破案风格谈起

李煜 · 昨天 17:47
1.jpeg
看刑侦大剧,学习办案


攻防之道:从《我是刑警》主角秦川破案风格谈起


《我是刑警》这部电视剧,我断断续续看了一部分,演的是真实案件,于和伟主演,演的警察叫秦川,演的挺好,我主要谈一谈他的破案风格。
一是重视现场查验。
一开始的煤矿抢劫杀人案,这个案子够大,死了十几个保安,手段残忍,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强,现场没留下任何有用的痕迹,甚至线索,破案难度可想而知。秦川在案发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仔细观察每一具尸体的摆放位置、方向,现场火烧情况,周边可能的逃窜路线。案子太难,请得动省厅痕迹专家到现场勘验。这才围绕现场遗留的不明尸体寻找到突破口。
【引申】:刑事律师在办案中也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去现场,亲自去,而不能局限于看卷宗,在现场模拟案发场景,代入式体验。
我在之前很多次讲座中都强调现场勘验的重要性,不要认为是辩护的不是侦查的,就不去现场,非常重要的工作不能忽视。现在很多律师没有意识去,也不敢去,或者不愿意去,这个是不对的,要纠正。
我之前做公诉的,在办案中也有去现场的习惯,只要需要,愿意花这个时间和精力去做,有一些案子就是去了现场才发现侦查机关的定性错了,证据取证方向也有偏差,自己拿到第一手的材料,再跟侦查机关交涉改变侦查的结果,也是比较好沟通的。
现在辩护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有一个原因是没有仔细的去查找案件中的疑点,就算发现疑点也没有意识自己去侦查取证,结果对嫌疑人有利的材料没取到,有利的意见没提出来,提出的辩护意见甚至不看卷也能提,不负责任这个情况是要反省的。
二是重视鉴定意见
《我是刑警》放到中间有几集,几个案子都是积案,多年没法侦破,秦川接手了,很快就破了。什么原因,就是他会使用鉴定意见。绪城下属有个县,有个妇女和孩子在家里被杀了,没有足迹,指纹,前夫案发当天来送抚养费,有重大杀人的嫌疑,当地公安把前夫抓了,不承认杀人,审不下去,把人放了,死者家属天天来闹。县局找到秦川,刚调来的市局刑侦队长。秦川的侦查思路明显不一样,问到:现场有个血手印,怎么不去鉴定,当地刑警队回答:太模糊,没有鉴定的价值。秦川当时就急了,不去鉴定怎么就知道没有鉴定价值。结果他请动专家,一下子就把前夫的嫌疑给否决了,这就是很大的进展,侦查方向不再受干扰了。之后,他抓住当年忽略的排查对象,扩大侦查面,找到跟死者经常跳舞的多名男子比对指纹,一举把真正的凶犯抓获。
【引申】这个案子破案看似简单,但毕竟五年没破,揪着无辜的前夫不撤案,其实侦查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影片中原来的刑侦队长因为工作失职也受内部处分。另外的几个案件,也是鉴定最终起到关键作用。比如,某县深山13岁少女被强奸杀人案,当地警方多次排查附近村庄,送去脱氧核糖核酸(dna)鉴定,都没有查获与现场遗留的一致的凶犯指纹。后来秦川作为市局刑侦队过来指导,又排查一遍,给几千人做了脱氧核糖核酸检验,还是在附近的村庄找到了凶手。
刑事律师也要特别注重鉴定意见的审查。要知道,定罪的主要依据是鉴定意见,而这个也是辩护的主要方向。鉴定意见有没有问题,要大胆去质疑,不要觉得自己不是这个专业的,敢于向行业的专家权威挑战;同时也要自觉学习新专业领域的知识,找到审查的正确方法,不要乱提意见,提幼稚的意见,必要时聘请专家辅助人参加诉讼。
要知道,铁的证据是经得起考验的,是要控辩双方反复质疑,拿到桌面上去推演的。关键的证据如果确实经得起反驳,必然让案件质量提高,判案心服口服。
三是重视每一个细节
这方面的体现在每一个案件的侦破中,比如矿场抢劫杀人案,确定以第12号不明尸体为突破口,系列持枪杀人案中对凶犯每十秒回一次头,左脚和右脚触地的轻微不同等,从监控中辨认出嫌疑人,粮仓盗窃案中窝点作为饭店半夜放大电视声音作为掩饰的嫌疑等等,不胜枚举。
【引申】法律工作的共性就是工作要做细,不是别人比你能耐大,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蛛丝马迹,而是工作不细致,容易放过疑点,从而丧失破案的关键时机。
在刑事律师的工作中,何尝不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呢,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有的律师找不到辩点,就告诉嫌疑人这个案子没有办法辩护,其实以我的想法来说,任何案子都是有辩点的,只是大和小,多和少,明显或者隐蔽的区分而已,详细的论述前几年我在《办案思路的养成》这一篇被青年律师的讲座里面说的很详细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篇。
好剧不仅仅是看的,也是用来深思,能帮助我们工作,娱乐学习就两不误了。
李煜 2025年4月30日
2.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