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又掀起了一场关于专业与流量的讨论热潮。《无限超越班3》中,以"甜野男孩"形象走红的丁真在饰演许仙时表现不佳,不仅多次忘词,还将"白姑娘"误称为"白娘子",表演也显得生硬不自然。导师曾志伟当场发飙,严厉批评他"没有认真备戏",这一场面迅速引爆网络热议。
从节目呈现的内容来看,丁真确实在表演上遇到了明显困难。12句台词错了9处,眼神和肢体动作都显得不够专业。拍摄间隙还被拍到在片场闲逛,似乎印证了曾志伟关于"不认真"的指责。不过节目组后来也放出了丁真熬夜背词的画面,试图展现他的努力。有业内人士透露,这可能是节目组刻意安排的戏剧冲突,利用流量明星的"翻车"来制造话题。
这件事引发了多方观点的激烈碰撞。支持曾志伟的一方认为,作为资深影人严格要求新人理所应当,演艺圈需要这样的专业态度。但反对者则翻出曾志伟过往的争议言行,质疑他是否有资格进行道德审判。对于丁真,粉丝们强调他普通话进步明显,从最初的50分提升到78分,认为应该给予成长时间。而批评者则坚持,既然选择做演员就要达到基本标准,不能总拿"素人"身份当挡箭牌。
更值得思考的是节目组的角色定位。有观点认为制作方明知丁真演技不足还强推这个环节,纯粹是为了收视率消费流量。但也有人认为综艺节目本就带有"成长线"设定,展现新人从生涩到进步的过程才是看点。观众反应也呈现两极分化,超过六成网友支持严师出高徒,但也有人指出科班演员犯错往往被宽容,而丁真却因为"流量原罪"被过度批评。
这场争议背后反映的是更深层的问题。首先是流量与专业之间的矛盾,丁真因原生态形象走红,但演员需要系统训练,资本若只看重流量不注重培养,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其次是综艺剧本与真实成长的边界问题,刻意制造的冲突是否对观众和学员都不够尊重。再者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来自藏区的丁真在语言和表演体系上都需要更多适应时间。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对跨界新人来说,应该接受系统训练而不是依赖本色出演,可以先从适合的角色入手逐步提升。节目制作方应该避免刻意制造冲突,提供切实的专业辅导而非单纯批评。行业需要建立更公平的选拔机制,不能唯流量论。观众也需要理性看待,既要给新人成长空间,也要客观认识专业标准的重要性。
这件事不应该简单沦为站队骂战,它实际上反映了娱乐圈转型期面临的普遍困境。如何在流量时代坚守专业底线,如何帮助非科班艺人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真正的进步需要行业、从业者和观众共同构建更健康的发展生态。毕竟,演艺事业的"无限超越",不该只是综艺噱头,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成长与突破。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