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公布了对外国船舶分阶段实施港口费用的措施,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所谓对中国在海运、物流和造船领域的不合理做法的调查结果,根本上还是要针对中国作为世界造船和航运的主导地位,美国的目标不外乎就是要停靠美国的港口就要用美国的船,否则就要加钱。美国是世界海权霸权国,但是最近这些年,美国在造船和航运领域大幅度衰落,尤其是美国的海军舰只的建造都不断延期,特朗普上台之后把振兴美国的造船业作为重要的议题来推进。
一方面,美国需要恢复造船能力,这关系到美国海军的实力,其实美国海军早就感到焦虑了,另一方面,美国的工会也想通过造船业的复苏为自己获得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此次调查就是来自美国钢铁工人工会、机械师协会、锅炉工人协会、电气工人协会等工会的请愿。美国要发展造船业,不是去提升自己相关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劳动力的素质,而是匪夷所思地对中国制造或者经营的船舶收停靠费,也着实是脑回路非常长的一个做法了。
众所周知,海运是全世界贸易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集装箱以及超级货轮,货物运输成本才大幅度下降,全球贸易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廉价货物的运输与贸易才有可能。日常生活的全球化需要海运来支撑,包括粮食、矿石等价值并不高的货物在全球市场进行交易,如果没有廉价海运体系,是很难想象的。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市场,美国人的消费能力的确是美国在全球市场中的权力,但是美国政府正在滥用这一权力。一是征收高额关税,随着高关税的执行,美国港口堆积的货物将被挡在关税墙之外,因为这些货物之所以运输到美国市场是因为低关税,买卖双方都有钱赚。二是美国对船舶征收港口费,必然会大幅度提高运输成本,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低价值的货物不再被贸易,而日常消费品必然会涨价。关税和运输成本的提升,是对普通民众的征税,也会造成福利的减损,包括推动301调查的工会成员。
全球海运已经嵌入到了日常生活中了,美国政府模仿17世纪的《航海条例》的做法来重振美国的航运与造船,着实是历史的错乱。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也是全球产业转移和迭代的结果,与中国进行合作才是明智之举。美国在全球商船的份额只有0.1%,要在特朗普的任期内扭转格局,几乎不可能。另外,美国对日韩等制造液化天然气、汽车的运输船也进行了限制,没有海运体系,美国的消费市场的权力如何实现呢?美国能靠自己的造船和海运来重构一个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吗?
直新闻:最近的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执政成绩的认可率在下降,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特朗普上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任性的做法。在经济上,祭出了空前的关税,美国的关税水平一下子上升到了大萧条时代,抹掉了自小罗斯福时代以来的自由贸易的努力,关税的高墙将美国和世界市场隔绝开来。特朗普认为美国在自由贸易中吃亏了,于是就用关税高墙将美国和世界割裂开来,如同他修建边境墙阻挡移民一样。从4月2日,签署行政令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以来,美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国债和股市经历了惊涛骇浪,美元指数持续下跌,美国国债也在跌,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正在摧毁美国的信用。
美国政府内能够看到已经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力量,特朗普以及贸易顾问纳瓦罗还是相信用关税可以让美国不吃亏,让产业回流,美国再次回到曾经的辉煌时代。事实上,美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型,从工业国转型为金融国,美国的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技产业是发达的,这个构成了美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信用基础,也正因如此,美国才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美国出口到世界的是美国的信用,也就是美元,体现出来的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而现在特朗普就要解决逆差的问题,他认为逆差就是美国吃亏了。
支持特朗普的“红脖子们”大概也是支持特朗普这种做法的,因为特朗普说可以让产业回流,提供优质就业岗位,而产业资本的流动是缓慢的,需要相当的时间,也需要与之匹配的劳动力,不幸的是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但技能并不高。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加征了关税,“红脖子们”不但没有获得优质高薪岗位,而且还要为不断高企的物价买单。现在关税刚刚执行,等三个月、半年,铁杆儿支持特朗普的选民的腰包瘪了,还会那么支持他吗?
像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代表的具有商界经验的人,希望用关税作为谈判工具,一方面可以部分扭转美国的逆差,另一方面是以此作为筹码要求贸易伙伴减少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从而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事实上,这一做法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推进TPP时就是这么个目标,但是时过境迁,美国并没有实现这样的目标,市场是一张网,美国的确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却没有办法控制市场之网,中国也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中,合作能力才是制胜之道。
此外,还有就是美联储所代表的货币金融权力。特朗普的关税动摇了美元的信用基础,信用的核心就是可以兑现的承诺,而反复无常的政策带来的不是可以预知的风险,而是不确定性。特朗普释放信息要换掉美联储主席,这个将大大动摇美联储的独立性,加上已经传出的“海湖庄园协议”,美国赖债的可能性在上升。可以说,摧毁美元霸权的也只有特朗普了。
直新闻:特朗普政府似乎准备施压其他国家,要求他们限制与中国贸易,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特朗普的关税战似乎也真是持续不下去了,从签署行政令之后,特朗普的态度可以说一日三变,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套路了。现在来看,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可能有意图通过“对等关税”的谈判来要挟贸易对象限制与中国的经贸联系,美国最优先的还是十五个大型经济体,包括日本、欧洲、韩国等,以豁免或者减少关税来换要求这些国家与美国站在一边,从而结成针对中国的关税同盟。
中国商务部回应说,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中方有决心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美国即便有这样的想法和意图,也很难实现。一方面,这不符合普惠贸易的原则,美国的要求事实上在干涉别国的内政,将贸易伙伴变成了经济殖民地;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态度也让贸易伙伴没有办法相信美国,连英国都不愿意选边站。
“对等关税”是美国的筹码,但并不是胡萝卜,而是大棒,也就是以不惩罚贸易伙伴迫使自己的伙伴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深谙“交易的艺术”的特朗普居然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动动嘴巴就可以获得巨额的利益,也是匪夷所思了。特朗普政府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中国强有力的态度,特朗普任性地对华加征145%的关税,后来发现,这个并不可行,因为贸易中断了,关税收不到了,即便到港的商品也要延迟通关,美国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替代,价格上涨是一方面,也可能面临着短缺的风险。如果执行一段时间高关税,现在的库存消费完之后,怎么办?因此,特朗普最近释放出可能要降低关税,也多次表示一定会与中国达成协议的。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的威慑力大打折扣,看看谁先眨眼吧,加拿大已经对美国加征了关税,美国消费者开始感受到痛了。
在这场关税战中,中国是被动的,中国不愿意打关税战,但是不能接受美国的霸凌。中国希望与国际社会一起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共同抵制单边霸凌,此外,中国在近期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举措,为世界提供确定性,当美国试图斩断世界市场的网络的时候,中国在努力维护和编织经济合作之网。
作者丨孙兴杰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