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初开始,因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所谓全球“对等关税”政策,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遭遇巨大震荡。
特朗普首先宣布对全球多数贸易伙伴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征收更高的关税。此前,特朗普就已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后又因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将针对中国产品的总税率多次提高。4月9日,特朗普又宣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政策。
特朗普声称,推出“对等关税”政策是为了终结其他国家继续占美国便宜,促进制造业发展、保护就业、缩小贸易逆差,并吸引投资回流美国。但事实上,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加征关税非但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贸易逆差,反而正在成为一把伤害美国自身的“回旋镖”:一方面,美国消费者面临物价飞涨的困境,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使用进口零件制造的产品价格也上涨;另一方面,本国大量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等因为遭受其他国家对等报复而无法出口,正在造成农民和基础工业工人大量失业,甚至导致部分农场和工厂倒闭,进而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目前,高盛已将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35%上调至45%。
当地时间4月14日,曾担任美联储主席和美国财政部长的珍妮特·耶伦对媒体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如同“自残”,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是一场白日梦,不太可能实现。
“过去几周,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态势,表明人们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信心有所丧失。”耶伦说,“特朗普就像是抡着一把大锤,不仅猛敲我们的盟友,更是在爆锤美国经济。”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图/新华
前景“更悲观”
特朗普推行的这一轮激进关税政策,正在让原本就处于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紧跟着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美联储发布了最新的美国经济预期报告,称美国经济增速已从原本预测的2.1%下调至1.7%,而通货膨胀的预期则上调至2.7%,这使得美国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尤其是推高了物价水平,进而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特朗普的全球“对等关税”政策,特别是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以及欧盟的商品加征关税,成为美国经济困境的一个重要推手。虽然这些关税政策旨在通过“贸易保护主义”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减少贸易逆差,事实上却加剧了美国经济的内外压力。其直接后果是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这不可避免地传导到消费者身上。以钢铁和铝材为例,特朗普曾对这两类产品加征高达25%和10%的关税,不仅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使得原本价格低廉的进口商品大幅涨价。诸如电子产品、衣物、咖啡、酒精等日常消费品的价格上涨,直接削减了美国民众的购买力。
与此同时,关税政策不仅加大了企业的负担,还带来了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因此受到打压,尤其是农产品、汽车和化工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不再,需求下降。
美国国内的就业市场,也未能逃避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美联储的最新预测表明,美国的失业率虽然只是从4.3%微调至4.4%,却反映出美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疲软迹象,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新一轮关税政策所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使得一些企业减少用工需求,从而导致就业萎缩。美国的一些出口企业,尤其是依赖国际市场的制造业和农业部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此外,尽管特朗普一直强调通过关税来保护美国制造业,但实际效果却远未达到预期。部分制造业企业确实开始回流美国,却由于生产成本增加,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相反,一些高科技行业和依赖进口零部件的产业,反而感受到更大的压力。特别是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半导体和电子产品领域,新一轮关税政策正在急剧增加这些产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全球产业链的中断,给美国企业带来了供应链管理上的困难,很多企业不得不调整其生产模式和销售策略,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大豆联合收割机在美国艾奥瓦州一处农场作业。图/视觉中国
农产品出口之困
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国家普征关税,正在严重影响美国的出口,农业首当其冲。从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尤其是大豆、玉米、猪肉、小麦等农产品,占据着重要的国际市场份额。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每年向世界各地出口价值约1700亿美元的农业产品。农业出口不仅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也直接影响着数百万农民的生计。美国能长期维持世界农产品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产能强大,还因为通过与多个国家签署贸易协议和出口条款,能够让本国农产品以较低关税税率进入国际市场。但是特朗普此番发起的关税战引发大范围反制,对进口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这种情况下,巴西和阿根廷等农业出口大国反倒会受益。
中国一直是美国农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约为128亿美元,约为农业出口总额的15%,位居第一。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方随即对美国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在2018年特朗普的对华惩罚性关税影响美国大豆和猪肉出口中国后,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肯塔基州农场主拉格兰曾表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我们将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破产。”如今,这一幕正在重演。
美国的玉米种植业同样深受打击。虽然该国的玉米产品只有约2%销往中国,但“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如坐针毡。全国玉米种植者协会主席肯尼斯·哈特曼表示:“这种不确定性存在的时间越长,我们就越担心,因为我们的产品需要可靠的市场。”不少玉米种植户虽然欢迎特朗普暂停对数十个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决定,因为这可能减少其他国家对美国农产品的报复,但他们更迫切地希望政府能将重点放在开放市场准入的谈判上,以确保他们的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从地域上看,失去中国这个出口市场,对美国许多“红州”的农业劳动者更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打击。这些地区的农民是特朗普赢得2024年总统选举的重要支持力量,如今却因“关税战”陷入困境。伊利诺伊州共和党众议员达林·拉胡德直言:“我们州的农民对关税战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国际市场。”这种焦虑情绪正在蔓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投资信心。
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透露,针对农产品出口商的救助方案正在推出。不过,美国农民对此反应复杂。他们内心虽然抗拒政府的施舍,但在当前艰难的处境下,又不得不依赖联邦救济来维持生计。身为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的拉格兰说:“我们似乎只是谈判工具,随时都可能成为牺牲品。”
更为糟糕的是,美国农产品出口还面临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的威胁。尽管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声称除中国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宣布不会报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欧洲已宣布了报复性措施,加拿大也对前几轮关税进行了报复。这些报复行动进一步缩小了美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使其出口前景更加黯淡。
4月7日,消费者在美国洛杉矶一家超市内选购。图/视觉中国
涨价恐慌
对于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来说,这一轮激进的关税政策带来了巨大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物价的飞涨。
以纽约居民理查德·梅迪纳为例,当他发现自己的iPhone摄像头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便致电电信公司更换新机。原因无他,梅迪纳知道若不赶紧行动,换手机将很快变得极其昂贵。这一举动背后,反映出美国民众在关税阴云下的紧张与不安。
在家庭日常消费方面,物价上涨的压力无处不在。从生活必需品到儿童用品,无一幸免。居住在纽约的安娜·伍兹是一位42岁的母亲,她对物价可能出现的飙涨忧心忡忡:“我只是觉得,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现在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上涨。”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服装短期内价格可能飙升超60%,基本药品价格将上涨约12%,食物价格预计上升2.6%。综合来看,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因新关税措施,年度生活成本将增加约4700美元。这对于众多美国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原本的生活预算被彻底打乱,许多家庭不得不重新规划开支,削减不必要的消费。
74岁的克里斯蒂娜·蒙托亚是一位退休人员,过去几个月来一直在囤积罐头食品和速冻水果。她无奈地说:“以前从来不会带着紧张的心情去购物,但现在我总觉得,你需要购买大量的东西,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美国消费者观察网站ConsumerEdge的数据显示,新一轮关税政策将要推出的消息公布后,沃尔玛与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的销售量随即出现明显增长。消费咨询机构Placer.ai的数据表明,早在特朗普宣布推行“对等关税”政策之前,主要零售商的访客人数就已明显上升,大量美国居民在囤货,以应对物价上涨。
美国众多小企业主也因这一轮激进关税政策陷入困境。36岁的艾丽卡·坎贝尔是一家天主教商品公司“Be a Heart”的老板,公司以销售中国进口商品为主,每年的销售额在200万美元左右。虽然在这一轮“关税战”开打前她就预订了超出原计划数倍的商品,但仍然无法避免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坎贝尔表示,她的客户多为普通家庭,他们已经在应对日用品和汽油价格的上升,她不忍心将关税成本转嫁给客户,只能自己来消化和承受增加的成本。
像坎贝尔这样的企业主不在少数,《纽约时报》采访的近100家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公司,涵盖生产贺卡、棋盘游戏、户外鞋履等各类企业。这些企业主们均表示,他们承担了关税成本,且未来将不得不提价以抵消成本。销售高端丝绸睡衣的Julianna Rae公司,所有产品都在中国制造,10%的关税已让其不堪重负,何况特朗普后续还宣布加征更多关税。
玩具行业同样深受其害。美国芝加哥地区专门销售益智玩具的学习资源公司,已在中国投产40年之久。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后,公司总裁沃尔登伯格直言感觉像“世界末日”。美国玩具制造商MGA娱乐公司总裁赖瑞恩也表示,目前“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没有企业可以扛住这种不确定性”。
特朗普的新一轮关税政策将美国进口商品的总体平均有效关税税率推升至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不少企业提前做准备,囤积了部分商品,所以关税对在售商品带来的直接影响有限,但业界普遍预期,未来几个月内,关税将导致价格全面上涨,尤其是服装、皮革制品、电子产品、玩具等商品。届时,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成本将进一步增加,生活质量也将随之下降。宏观层面,许多经济学家预计,美国民众会因物价上涨选择价格较低的替代品、延后购物甚至放弃消费,这将对依靠消费支出驱动的美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首次重大让步
裁员潮的蔓延,也已经成为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显著后果之一。根据穆迪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的预测,特朗普的这一轮激进关税政策将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和消费市场大幅萎缩的双重不利影响,进而引发大规模裁员潮。美国企业无法承受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许多企业不得不削减人员开支,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财务压力。
这种裁员潮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初现端倪,尤其是在农业、零售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农业为例,农产品出口受到高关税的抑制,很多农场失去了重要的市场并诉诸裁员。在制造业和零售行业,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萎缩,也不得不裁员以降低运营开支。
实际上,特朗普为了避免进一步提高用工成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在4月10日的内阁会议中,特朗普表示政府可能允许农场主为特定的无证工人提供临时的居留证,并在离境后通过合法程序返回。特朗普的这一决定本质上是为了避免因人力成本上升而进一步推高物价,并缓解因劳动力短缺导致的工资上涨压力,尤其是在农业和服务业等低薪行业中。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也开始意识到高关税政策对美国电子产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智能手机、计算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特朗普最终决定对这些产品豁免关税,承认美国在这些关键技术产品上对外国制造的严重依赖。根据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的公告,智能手机、电脑及其他部分电子设备将不再受到新一轮关税加征政策的影响。
这无疑是特朗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后做出的首次重大让步。原本特朗普政府坚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但遭到科技行业的强烈反对后,政府决定豁免电子产品,缓解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压力。这一豁免不仅有助于避免智能手机等关键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也体现了美国对外国制造依赖的现实。最为典型的是电子产品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依赖于全球供应链,单纯通过关税壁垒来保护美国市场的做法,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裁员潮的蔓延,还是物价上涨对消费者的冲击,都表明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已经进入了难以持续的阶段。这一轮“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理由是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减少贸易逆差,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后果却会适得其反。
美国知名保险公司、互惠保险首席经济学家博斯特·詹西奇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增长率将仅为0.5%,失业率可能升至5%,摩根大通等机构甚至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全面衰退,后果最终也将由普通美国民众来买单。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反而会加剧美国社会的不稳定。
作者:朱兆一
编辑:徐方清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