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冯远征回韩城老家!专人陪同逛古城,与梁丹妮拍照十指紧扣好恩爱

整合资源 · 昨天 20:09
明星回乡祭祖为何总能引发公众关注?当镜头对准冯远征夫妇的韩城之行,人们究竟在看什么?
1.jpeg

4月6日,冯远征与妻子梁丹妮结束为期三天的韩城行程。两人在古城的宣传视频拍摄顺利完成,韩城市文旅局随后发布花絮片段,视频中冯远征以“司马迁后人”的身份讲述《史记》与韩城的文化渊源,梁丹妮则在一旁微笑注视。离城前,夫妇二人在社交媒体发布合照,配文“根在韩城”,获数万网友点赞。
2.jpeg

冯远征的韩城情结,始于家族历史的特殊烙印。其父冯彦章早年参加革命离乡赴京,却始终叮嘱子女“不可忘本”。2018年,刚当选北京人艺副院长的冯远征首度携妻返乡,在芝阳镇冯氏宗祠完成祭祖仪式,当时他在族谱上郑重添录自己与梁丹妮的名字,被村民称为“认祖归宗的仪式”。
3.jpeg

此次清明返乡,实则暗含双重使命:既为私人祭扫,亦受韩城市政府邀约,以“文化推广大使”身份拍摄城市宣传片。选择清明节点,恰因韩城近年着力打造“史记文化”旅游品牌,而冯远征主演的话剧《司马迁》曾创下百场巡演纪录,这种“名人+故里+文化IP”的联动模式,被视为地方文旅营销的新尝试。
4月5日上午10时,冯梁夫妇
4.jpeg

现身韩城古城隍庙街。不同于普通游客,两人身后除两名政府工作人员外,还有专业纪录片团队全程记录。在讲解员指引下,冯远征驻足“太史公祠”碑刻前近20分钟,用陕西方言诵读《报任安书》片段,梁丹妮轻声提醒:“你眼眶红了。”这一幕被镜头捕捉,成为宣传片预告片的开篇画面。
5.jpeg

午后参观状元府博物馆时,梁丹妮的着装引发热议——紫色缎面中式外套配珍珠项链,与冯远征的深灰中山装形成巧妙呼应。知情人士透露,这实为梁丹妮特意从北京带来的三十年前婚服。当摄影师提议合影,两人下意识十指相扣的动作,让在场游客感叹:“比电视剧里演得还真。”
6.jpeg

网友争议聚焦三点:一是“公费祭祖”质疑,有自媒体计算政府为此投入的安保、拍摄成本;二是梁丹妮前夫之女在微博发文“母亲从未带我去过韩城”,引发对重组家庭亲缘关系的讨论;三是历史学者指出司马迁后裔考证存疑,认为名人效应不应过度绑定历史IP。
7.jpeg



8.jpeg

冯远征的“文化乡愁”有其特殊轨迹。幼时父亲严禁家人说陕西方言,却在每年清明绘制韩城地图教子女辨认。这种矛盾造就了他对故乡的“远距离凝视”,也解释了他为何在《司马迁》排练期间,坚持每天研读韩城地方志至深夜。
9.jpeg

梁丹妮的情感投入更显复杂。经历首段婚姻失败后,她曾在访谈中坦言“惧怕传统家族仪式”。此次主动参与冯氏宗族活动,或许与两人结婚30年无子的遗憾有关——在韩城老宅抚摸孩童虎头鞋时,她对村民说:“远征的根在这里,我的根就在他这里。”
10.jpeg

相较于周杰伦《稻香》带火台湾礁溪、贾平凹屡为商洛站台的文化营销,冯远征此次行动更具公私交织的张力。2021年王凯回武汉祭祖遭围堵事件,暴露明星私人行程公共化的矛盾;而冯远征团队提前三天公布行程、开放部分跟拍,试图在隐私与公益间寻找平衡点,这种“半透明化”操作或将成为名人返乡的新范式。
韩城文旅局数
11.jpeg

据显示,宣传片发布后一周,司马迁祠景区预约量激增230%,但过度客流导致千年古柏出现人为损伤。中国民俗学会为此发文,警示“文化朝圣”热潮下的遗产保护危机。另一方面,冯梁夫妇的互动视频在老年群体引发共鸣,北京某社区甚至组织“模范夫妻观影会”,将明星私域情感升华为公共情感教育样本。
12.jpeg

当镜头散去,古城重归寂静,冯远征手中那抔从祖坟带回的黄土,究竟沉淀着游子归乡的赤诚,还是文化资本的算计?当明星光环成为故乡发展的流量密码,我们是否正在见证一场新式的情感消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