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些日子参加了几次经贸论坛,好几位发言嘉宾都提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出海就出局”,并且列举了很多理由。对于这个说法,笔者认为,企业真正的“出海”,需要经过审慎的思考。如果企业冲动“出海”,不仅谈不上为自身带来有益发展,而且很可能招致“冲动的惩罚”,导致企业加速出局。
从宏观层面讲,企业“出海”是必要的。它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不过,对于具体企业而言,“出海”不一定是一个必须的选择。企业的对外投资需要量力而行,就此来说,企业的“出海”更应该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一个理性决定,并且它需要有及时止损的准备和勇气。
企业“出海”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即:资金出海和产品出海(包括服务和技术)。当然,这样的分类相对粗糙,不是很科学和严谨。资金出海,指的是企业以资金或实物到海外投资,在海外设立实体经营企业,包括独资、与外方合资或并购等;产品出海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出口产品,也就是做外贸。
企业要“出海”,我认为,可以外贸先行。因为相对于对外投资,外贸“出海”的风险会小很多。和海外投资相比,企业参与做外贸的机会和方式很多。国内很多展会、各类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等,都可以为企业提供外贸机会,甚至不需要走出国门就可以接到外国订单。通过贸易,大致了解目的地的市场情况、政策法规和营商环境;对交易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增加获利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盈利点,也为经营海外市场积累有益经验。在实现外贸盈利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再决定是否去海外投资。这样做,会比较稳妥。
也需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出海”,也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出海”。世界主要国家中,做外贸的企业占比略大一些,而真正“出海”企业的占比相对极小。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甚至很少涉足外贸,它们首要还是着眼于本国本地市场。毕竟这是企业最熟悉的成长环境,也是对自身贸易壁垒最少和最可靠的市场。忽视熟悉的本地市场,一味强调“出海”,就可能陷入舍近求远、扬短避长的困境。企业经营的最大要务始终是生存和发展,哪里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哪种经营方式最有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就是企业最应该做的选择。
而且,在商业活动中,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分工合作是必要的。合理定位企业自身的角色和预期利益,做好在交易环节中的供应商,不刻意追求绕开中间商去谋求从起点直达终端的所谓“利益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企业需要保持的一种定力。
况且,一个基本事实是,企业“出海”的国际环境早已今非昔比,对“出海”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只要吃苦肯干、有胆识、有眼光,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出海”确实不鲜见。如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越加普及,可供利用的信息差越来越少,企业“出海”成功的几率反而降低了。
从2000年到非洲创业至今的20多年里,我损失过很多资金,走过很多弯路,也看到很多“出海”企业的悲与欢。有的人孤注一掷到国外白手起家,经过艰苦打拼,成功闯出一片天地,只是这种情况的占比很小;有的人信心满怀,带着在国内辛苦积累的资金“出海”,最后却血本无归,令人扼腕叹息。过去十多年,很多中国企业,包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出海”,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损失大量资金失败而归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
商场上,亏钱通常比赚钱容易,因此“出海”尤其需要谨慎。国内的竞争很激烈,国外的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出海”还需要面临目的地的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商业风险、社会风险、劳工问题、外汇问题等。总的来说,企业“出海”需要考虑的事会比在国内经营多一些,“出海”想不交学费、不走弯路,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出海”也并不能解决绝大多数企业在国内面临的竞争问题,它只是一个选项,一种可能。
因此,我主张,企业经营者应该多去国际市场考察,多了解国际上同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回来以后不断优化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然后再思考“出海”与否的问题。如果认真思考后仍考虑“出海”,那么最好能具备这几个条件:第一,在目标市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出海”企业应该具有某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二,有足够的、能够承受一定损失的资金,最好还具有资金持续供给能力;第三,有能力进行跨国经营和管理的团队,还需要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第四,有愿意等待的足够耐心。
(作者何烈辉教授是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吉布提总统顾问、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教授)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何烈辉教授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教授
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
达之路非洲投资高峰论坛主席
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董事长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HUBRRI
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在光明日报社和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领域全国最新专项排名中,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三。
其中,研究院的智库成果(P值)全国第三名,智库活动(A值)全国第一名,媒体影响力(I 值)全国第二名。
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等机构一起,于2019年底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并于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获评为A等级智库。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并成为海南大学及海南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荣登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的高校智库。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还作为中国华南地区唯一高校代表,入选“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包括欧盟-亚洲中心、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以及中国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院等56家中外机构。
微信|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微博|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澎湃号|海大一带一路研究院
今日头条|海大一带一路
阅读原文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深度分析】何烈辉教授:“不出海就出局”?先思考这四点很重要》
阅读原文
来源:海大一带一路研究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